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个案解释基准的证成逻辑及其法律控制

发布时间:2018-06-10 20:49

  本文选题:宪法解释 + 宪法个案基准 ; 参考:《中国法学》2016年06期


【摘要】:何为宪法解释基准?广义上包括既定规范、技术规范和个案规范,狭义上就是个案规范。其中,个案规范潜藏于既定规范与案件事实之中,是解释者通过技术规范选择甚至续造的个案基准。在个案规范的证成中,案件事实给定了求证的起点和目标,既定规范预设了求证的方向和边界,技术规范指明了求证的路径与方法。宪法原则是一个多位阶、网状式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在逻辑推论中,上位原则涵摄下位原则、原则涵摄规则。权利(职权)关系的主体、行为和法益,是法律拟制事实与案件事实的基本元素,也是宪法规范涵摄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的桥梁和纽带。个案规范的选择和续造,解释者说了算。因此,提高宪法规范的可适用性、推进技术规范的法律化以及释宪程序的民主化等,是控制恣意释宪的主要途径。
[Abstract]:What is the standard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n a broad sense, it includes established norm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case norms, and in a narrow sense it is a case norm. Case norms, which are hidden in the established norms and the facts of the case, are the basis for the interpreters to select or even renew the case through technical norms. In the case of standard evidence, the facts of the case giv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verification, the established norms presuppose the direction and boundary of verification, and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dicat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verification.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is a multi-rank, net-like value system and a normative system. In logical inference, the upper principle contains the subordinate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embodies the rule. The subject, behavior and legal interest of the relation of right (power)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fact of the law and the fact of the case, and the bridge and link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and the legal norm and the fact of the case. The choice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case norms shall be decided by the interpreter.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onstitutional norms, to promote the legalization of technical norms and to democratize the process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re the main ways to control unscrupulous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锦光,王丛虎;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牛凯;宪法解释若干问题初探[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王丛虎;我国宪法解释价值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5 王广辉;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J];中国法学;2001年04期

6 程宗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孙婷婷;对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J];中国律师;2001年12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补充宪法规定的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周伟;宪法解释惯例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章志远;略论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曹文琦 实习生 林熙;宪法:在普及中遭遇缺失[N];福建日报;2004年

3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4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5 杨帆;宪法:关注历年考题的易出错点[N];检察日报;2007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10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丰收;论我国准二元宪法解释体制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阳;论宪法解释[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洁;论宪法解释权的主体[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宇;论宪法解释的主体[D];延边大学;2007年

7 许傲雪;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杨熙玲;宪法解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郝静;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佩佩;宪法解释权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4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04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