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宪法视角探讨死刑制度的存废
本文选题:死刑 + 比例原则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一个国家的刑罚制度不得违背该国的宪法规范,绕开宪法讨论刑罚手段的正当性会对法治国家构成严重威胁。死刑制度本身并不一定涉及人的尊严,但却剥夺了犯罪人的生命。宪法中的比例原则构成对各项刑罚手段的限制,该原则在我国的依据是《宪法》第33条第3款和第51条。虽然比例原则需要给立法者留出决策空间,但对于死刑这一项最严酷的刑罚,则应采取严格审查标准。在适用比例原则分析死刑的宪法正当性时,仅应考虑死刑的主观目的,其客观功能至多在适用狭义比例原则审查时才予以考量。死刑制度是否符合比例原则是值得怀疑的。
[Abstract]:The penalty system of a country must not violate the constitutional norms of that country. Circumventing the constitution to discuss the legitimacy of penalty means will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a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 death penalty itself does not necessarily involve human dignity, but it deprives the perpetrator of his life.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n the Constitution constitutes a restriction on the means of punishment. The principle is based on Article 33, paragraph 3, and Article 51 of the Constitution. Although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needs to leave room for legislators to make decisions, the death penalty, the harshest punishment, should be subject to strict scrutiny. When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nstitutional legitimacy of the death penalty, only the subjective purpose of the death penalty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should at most be considered when the principle of narrow proportionality is applied. Whether the death penalty system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s doubtful.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韩大元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死刑制度的宪法控制”(项目号12JJD82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国;我国死刑制度批判[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沈凌;浅议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琦;死刑制度考察——兼评中国死刑制度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胡先文;我国死刑制度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年08期
5 叶娟丽;;关于死刑制度的独白——评《理想与现实——中国死刑制度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莉;;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J];世纪桥;2006年09期
7 晁玉凤;;我国死刑制度的必要保留和改善[J];中国市场;2006年40期
8 闫厚军;;关于我国废除死刑制度的思考[J];理论界;2006年11期
9 林丽;;我国死刑制度的限制与废除[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10 刘宁;;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然;;_灷硇运伎妓佬讨贫鹊拇鎊釻O楲[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苗延波;;20世纪世界各国死刑废除运动的回顾及评述[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周道鸾;;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雷宇;;董必武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邓万飞;;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芳;;浅议死刑在目前阶段是否应该废除[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7 林泉清;;限制死刑——中国的现实选择[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于军锋;;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9 倪怀敏;;论我国的死刑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云龙;;研究死刑、为死刑犯辩护——谈教授型律师要做好专业定位[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旭编译;美国的死刑制度面临抉择[N];人民日报;2003年
2 南方日报评论员;慎用死刑才是对司法魄力的挑战[N];南方日报;2011年
3 北京市高级法院 吴斌;严格限制死刑符合国际潮流[N];北京日报;2014年
4 良志;台湾社会各界反对废除死刑[N];法制日报;2001年
5 ;关于我国非暴力犯罪逐步废止死刑问题的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6 刘武俊;为死刑注入人道的基因[N];检察日报;2001年
7 周折;检讨法治,从死刑开始[N];检察日报;2003年
8 郭国松 媒体从业人员;废除死刑的梦想与现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死刑制度的基本理念:必要性 非常性 慎重性[N];检察日报;2006年
10 江铮;死刑制度在我国存在的社会合理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中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改革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南洋;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当代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艳;从死刑的历史演变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晖;美国死刑之文化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璐;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唐彩霞;当代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伦理审视[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尹英;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姿;论我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未来走向[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李森;论废除死刑的应然与实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10 陈福辉;我国古代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5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8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