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之构建析论

发布时间:2018-07-03 08:15

  本文选题:宪法宣誓制度 + 主权在民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08期


【摘要】:建立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公民宪法意识,促进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当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宪法宣誓制度,这些制度囊括了宣誓主体、宣誓对象、宣誓内容、宣誓时间、宣誓地点和宣誓形式等要素。本文基于对这些要素的梳理分析,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思路和方案,并强调指出,国家使用宣誓这种具有象征性仪式的内容来建构自身的权力结构与意义范畴,意味着宣誓者要受宪法约束,其每项职务行为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一旦发生违宪行为,就要受到相应制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country's constitutional oath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the strengthening of citizens'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promo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Nowadays, many countries have formu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oath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bject, content, time, place and form of oa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elem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scheme to establish the constitutional oath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points out emphatically that, The state uses the symbolic ceremony to construct its own power structure and meaning category, which means that the oaths must be bound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every act of offi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stitution. There will be corresponding sanc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 oath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大元;;论宪法权威[J];法学;2013年05期

2 周立,李卫刚;宪法意识本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4 李龙,徐亚文;正当程序与宪法权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郭渐强;论对政策执行的道德约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论公民的宪法信仰——由证人宣誓制度引发的思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管文琦;;媒介仪式对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以2011年春晚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0期

3 郑军;;论士冠礼仪式体现的先秦儒家“成人”教育思想[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周云帆,朱羿锟;经营者薪酬的程序控制论[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5 赵启鹏;;论中国当代文学两类英雄叙事中的“极限情境”模式[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6 王红建;;论土地征收的程序规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7 蒋银华;;我国农村房屋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任辉献;论作为司法权正当性基础的程序公正[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9 曹英;;积极警务:内涵、价值与限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程晗;;读懂仪式教育[J];中国德育;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樊凤林;朱显有;;重温董老法学思想探求中国冤案根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樊凤林;朱显有;;重温董老正当程序思想,完善诉讼程序制裁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5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乌仁其其格;蒙古族萨满医疗的医学人类学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胡亚球;程序安全论[D];苏州大学;2006年

9 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南开大学;2005年

10 张蕾;论一种作为人权的财产权[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睿;行政协助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冯春梅;城市商业拆迁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华;刑事程序不正义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康慕云;大学仪典教育功能的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育菡;小学阶段仪式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小娟;“拆迁”的正当程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曼;论程序控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金梅;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向华;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艳;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端洪;宪政初论[J];比较法研究;1992年04期

2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3 王叔文;;论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J];法学研究;1981年01期

4 薛艺兵;;论礼乐文化[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5 孙笑侠;论法律的外在权威与内在权威[J];学习与探索;1996年04期

6 ;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一书即将出版[J];政法论坛;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莲;浅谈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姜宪明;依法治国的认知及其走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娜仁图雅;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价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苏宏峰;依法治国—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必由之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英忠;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江启疆;执政党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论要[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佟吉清,胡水君;论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矫波;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J];河北法学;2000年04期

9 周斌;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王雅洁;略论依法治国[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霄;方宏伟;;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秉天;;浅谈依法普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翁里;田冬;;论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张明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党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建陵;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燕;试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程晓丽;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何海荣;宪政视域下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良性互动[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董安全;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6 郑家为;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宋春伟;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范慧;论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海娟;论我国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李小标;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92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92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