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视角下的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3:04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角下的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参与立法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落实我国宪法规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的最重要方式。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此民主事实,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落实宪法规定、实现人民民主,不仅实现间接民主,还要实现直接民主,即通过立法过程中公众的直接参与做为实现直接民主的最根本方式。 本文从六个方面来论述了我国公众参与立法问题: 一、前言,主要交待写作的背景。 二、公众参与立法的宪政原理,首先交待了公众参与立法是由政治参与而来的,界定了相关概念。其次,从我国宪政原理和宪法法律依据上,得出公众参与立法在我国是必然的,是实现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的最重要方式。 三、多维角度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这一部分主要进行了以下论述:从各个角度对我国急需完善参与立法、发挥参与立法的作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比如,从政治角度、法律角度、管理学的角度;从理论上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公民素质上都具备了公众直接参与立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四、探寻公众参与立法的价值取向,主要从公众参与立法的民主价值与效率价值的论述得出我国目前参与立法的取向是以民主为主兼顾效率,二者是动态协调,互相促进的。以此指导下文制度的完善。 五、把握公众参与立法的限度原则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了完善公众参与立法必须要把握限度,尤其重视对利益团体规制的研究。因为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内面临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政治的稳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受冲击;从国外方面来看,面临着西方国家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西化,这些是在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必须要保持警惕的。而参与立法,通过给普通公众广泛的参与立法权利,影响立法,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参与影响。 六、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主要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梳理,来找出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立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原因,以便指导下文的制度完善。 七、以价值定位、限度原则、现状分析为指导,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这一部分主要论证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必须从制度与人两个方面努力,不仅要通过立法建立完善一系列的参与制度,落实宪法规定,保证公众依法有序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技巧。 八、结论 以上就是本文内容的大致框架。
【关键词】:公众参与立法 落实宪法 价值取向 限度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7
  • 前言7-8
  • 第一章 公众参与立法的宪政原理8-12
  • 一、由政治参与到公众参与立法8-9
  • 二、公众参与立法的宪政原理分析9-12
  • 第二章 多维角度论证公众参与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17
  • 一、公众参与立法必要性分析12-15
  • (一) 法学角度的必要性论证12-13
  • (二) 政治学角度的必要性论证13-14
  • (三) 管理学角度的必要性论证14-15
  • 二、公众参与立法可行性分析15-17
  • (一) 政治上的可行性15-16
  • (二) 经济上的可行性16
  • (三) 公民素质上的可行性16-17
  • 第三章 探寻公众参与立法的价值取向17-20
  • 一、公众参与立法的民主价值17-18
  • 二、公众参与立法的效率价值18-19
  • 三、小结19-20
  • 第四章 把握公众参与立法的限度原则20-26
  • 一、把握公众参与立法限度的原因20-21
  • (一) 我国社会主义宪法之规制20
  • (二) 我国当前宏观形势方面的原因20
  • (三) 制度本身的技术原因20-21
  • 二、公众参与立法需要把握的限度21-26
  • (一) 利益群体参与立法的限度把握21-25
  • (二) 一般公众参与立法的限度把握25-26
  • 第五章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状况与问题分析26-32
  • 一、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状况26-29
  • 二、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9-32
  • (一)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29-30
  • (二)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0-32
  • 第六章 以价值定位、限度原则、现状分析为指导,,解决我国公众参与立法问题32-50
  • 一、从制度与公众两方面入手解决参与立法问题32-33
  • 二、完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设想33-42
  • (一) 公众参与立法制度完善的指导原则与标准33-34
  • (二) 以立法过程为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各种制度34-42
  • 三、促进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立法的设想42-50
  • (一) 如何促进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分析42-43
  • (二) 影响公众参与立法内因的解决措施43-47
  • (三) 影响公众参与立法外因的解决措施47-50
  •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许章润;法律信仰与民族国家[J];读书;2003年01期

3 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方纯;构建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5 王志钊,邹宇;论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杨叶红;论完善行政立法中的民主程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8 万其刚;关于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的几种形式[J];民主;2005年11期

9 苏琪;;立法过程中公开征求意见[J];民主;2006年05期

10 艾志鸿;关于地方人大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的几点思考[J];海南人大;2004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角下的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9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