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涵义探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进学;论宪政的概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少杰;;社会学的相对性与起点多元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许石慧;;试论监管型政府的法治构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国春;论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吕忠梅;;论环境物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李荣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功能[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阮成发;加入WTO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体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9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蔡蕾;英国衡平法的产生及早期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邹伟康;计算机软件版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8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守刚;;近代英法立宪主义之分野与融合[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尹峻;高文新;;德意志宪政窘境与黑格尔宪政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68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68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