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5:3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合宪性审查”一词,并强调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对于合宪性审查并不是没有规定,只是现有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合宪性审查的主体、审查的范围、审查的程序、审查的标准、审查的方式、审查的后果等等,由此看来,在整个合宪性审查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合宪性审查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因此需要深刻把握该制度的运行机制从而考量其制度建设,通过不断的发现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运行机制及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国外三种违宪审查模式下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的运行提供借鉴。因此,为弥补合宪性审查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合宪性审查主体的运行程序下,本文首先理清了违宪与违法在立法层面上的区别并提出扩大现有的合宪性审查范围、明确合宪性审查的标准,选择将抽象审查与具体审查相结合的合宪性审查方式,进一步寻找适合我国的合宪性审查的审查标准;其次,为健全现有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提出完善合宪性审查提起与审理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案件请示制度转为案件移送制度,并通过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宪法争议审判庭从而保证合宪性审查得到有效的监督,同时建议设置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愿程序,达到拓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途径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完善合宪性审查结论的形式及对该审查结果的执行的解决措施,并通过健全合宪法解释程序确保合宪性审查制度能够真正的“动起来”。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视角创新
        (二)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合宪性审查的基本理论
    一、合宪性审查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
        (二)合宪性审查与违宪审查、宪法监督
        (三)合宪性审查与法规备案审查
    二、合宪性审查的价值
        (一)有利于监督宪法实施及维护宪法权威
        (二)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第二章 我国合宪性审查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运行现状
        (一)负责合宪性审查的主体
        (二)申请启动合宪性审查的主体
        (三)合宪性审查的启动方式
        (四)合宪性审查的范围
        (五)合宪性审查的程序性规定
    二、我国合宪性审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查主体存在的问题
        (二)审查范围的限定性
        (三)缺乏审查的统一标准
        (四)合宪性审查方式不确定
        (五)审查程序不健全
        (六)合宪性审查结论存在的问题
        (七)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渠道过窄
        (八)欠缺完备的合宪性解释程序
第三章 国外违宪审查机制的考察与启示
    一、美国司法审查机制
        (一)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特点
        (二)美国“双轨制”法院实质审查
        (三)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特点分析
    二、法国违宪审查机制
        (一)法国违宪审查模式主体
        (二)启动主体受理审查申请的条件
        (三)申请审查的程序性规定
        (四)法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特点分析
    三、韩国宪法审查机制
        (一)韩国违宪审查机关的组成及性质
        (二)韩国违宪审查的后果
        (三)宪法诉愿案件的审查程序
    四、国外违宪审查制度对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启示
        (一)域外国家违宪审查机制与我国合宪性审查产生的依据不同
        (二)该不该设立独立的合宪性审查机构
        (三)合宪性审查机构组成人员来源的多样性
        (四)设立合宪性审查前置程序
第四章 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完善建议
    一、合宪性审查应考虑的核心因素
        (一)从立法层面明确区分违宪与违法之区别
        (二)明确合宪性审查的政治涵义
        (三)合宪性审查的宪法适用
        (四)合宪性审查覆盖合法性审查
    二、合宪性审查主体的确定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排除合宪性审查的错误结果
        (二)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作为合宪性审查主体的可行性
    三、合宪性审查范围的确定
        (一)确立规范性文件的标准
        (二)重要规范性文件纳入合宪性审查范围
        (三)对特殊主体作出的行为的审查
    四、合宪性审查标准的确定
        (一)遵循宪法精神与价值原则
        (二)违宪因素的判断标准
    五、合宪性审查方式的确定
        (一)预防性审查的案件
        (二)附带审查的案件
        (三)具体审查的案件
    六、完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
        (一)合宪性审查提起程序
        (二)合宪性审查的审理程序
    七、合宪性审查的结论
        (一)完善合宪性审查结论的形式
        (二)合宪性审查结论效力的确定
        (三)合宪性审查的执行
    八、拓宽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途径
        (一)赋予公民在一定条件下提起审查的要求权
        (二)设置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特殊程序—宪法诉愿程序
    九、健全合宪性解释程序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槟硕;;论合宪性审查权的性质[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年06期

2 刘志刚;;论我国合宪性审查机构与合宪性审查对象的衔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3 郭如瑾;詹明;;对建立健全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9年30期

4 王春业;;合宪性审查制度构建论纲[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5 秦前红;;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原则及推进[J];比较法研究;2018年02期

6 饶龙飞;;论推进合宪性审查的理论和制度难题——透过“概念”看问题[J];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7 田琳琳;;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分析及推进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8年33期

8 秦前红;周航;;论我国统一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构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9 赵丹;;合宪性审查的限度: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庭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05期

10 祝捷;;论合宪性审查的政治决断和制度推进——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J];法学杂志;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建淼;高春燕;;法规的合宪性审查在中国——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蔡庭花;推进合宪性审查 助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N];兰州日报;2017年

2 《中国司法》杂志总编 刘武俊;合宪性审查让宪法长出“钢牙利齿”[N];证券时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蒲晓磊;让合宪性审查制度“动起来”[N];法制日报;2017年

4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黄晓辉 傅丹丹;“推进合宪性审查”的着力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5 王利明;用合宪性审查构筑制约权力的“笼子”[N];学习时报;2017年

6 李少文;推进合宪性审查 深化全面依法治国[N];学习时报;2017年

7 梁鹰;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原则和方式[N];学习时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朱宁宁;拟增加推进合宪性审查等职责[N];法制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朱宁宁;中国法治步入合宪性审查时代[N];法制日报;201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李树忠;加强宪法监督实施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N];人民政协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夤;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及其完善[D];西北大学;2019年

2 张雅囡;我国合宪性审查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D];辽宁大学;2019年

3 秦欢;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4 康前;我国合宪性审查程序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5 邸岩;合宪性审查的中国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6 吴雨珊;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困境与突破[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7 渠水珍;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崔晓璐;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9 尤丽丽;网约车新政合宪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10 归永吉;立法归类与宪法平等原则的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6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26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