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1:18

  本文关键词: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近现代的民主政治中,执政党、宪法与宪政已成为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在长期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它们各自都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并彼此相互关联。对于由政党推动宪政发展的国家来说,执政党的宪法思想对宪法和宪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宪法思想的基础上,孙中山结合当时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有权、五权宪法、以党治国、权能分治等宪法思想。虽然蒋介石南京政府仍以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为指导,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所实施的“宪政”,无非是维护一党专制的反动统治。这不仅与现代宪法的精神格格不入,也背离了孙中山民主性、革命性的宪法思想。正因为蒋介石南京政府所实施的所谓“宪政”失去人民的拥护,失败就在所难免。 马克思恩格斯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的宪法思想的阶级本质及其虚伪性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阐明了关于国家权力的归属、配置、运行和监督的宪法思想。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思想,并领导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人民民主宪法。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宪法思想为指导,并结合国情,初步形成了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的宪法思想,并指导着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实践,为社会主义宪法思想的产生和宪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认识尚不成熟,社会主义宪政实践也一度停止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及时纠正“左”的错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宪法思想中国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治国、人民监督与制约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宪法思想。并有力地指导着社会主义立宪、行宪和护宪的宪政实践。 从中国百年宪政发展史上看,国共两党宪法思想都是近现代中国宪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最初的立宪目的都是为了救国,都是西方文明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都在中国不同的宪政阶段发挥着作用等方面相近,但是,正由于二者在规范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宪法思想内涵上,在阶级、社会和组织等宪法思想的实践基础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因而国共两党宪法思想在中国宪政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结果也不同。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党依宪执政凸显出宪法至上的宪政原则,强化了党执政的合宪性基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具体化,其内在地要求党的宪法思想的与时俱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经济多元化基础之上的文化价值多元化,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在依宪执政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思想应从注重确认、保障国家权力思想向规范国家权力思想转变,由义务占很大比重的狭隘的权利思想向权利本位、保障人权的思想转变,并大胆吸收、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教训和认识成果。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宪法思想 宪政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5
  • 一、问题由来与研究价值11-12
  • 二、研究现状与基本思路12-13
  • 三、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3-15
  • 第一章 执政党的宪法思想与宪政发展15-35
  • 一、宪法与宪政15-26
  • (一) 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根本法15-21
  • (二)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21-24
  • (三)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24-26
  • 二、执政党与宪法、宪政的相互关联26-31
  • (一) 执政党的基本内涵26-28
  • (二) 西方先发国家执政党与宪法、宪政的关系28-30
  • (三) 政党推动宪政的国家的执政党与宪法、宪政的内在关联30-31
  • 三、执政党的宪法思想在宪政发展中的作用31-35
  • (一) 执政党宪法思想的基本内涵31-32
  • (二) 执政党宪法思想的基本特征32-33
  • (三) 执政党宪法思想在宪政发展中的作用33-35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宪法思想与资产阶级宪政实践35-56
  • 一、孙中山的宪法思想35-44
  • (一) 关于国家权力来源的“人民有权”思想35-37
  • (二) 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五权宪法”思想37-39
  • (三) 关于国家权力运行的“以党治国”思想39-41
  • (四) 关于国家权力监督的“权能分治”思想41-42
  • (五) 关于保障人权的思想42-44
  • 二、孙中山宪法思想指导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宪政实践44-51
  • (一) 孙中山宪法思想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宪政实践的理论依据44-45
  • (二)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立宪活动及实质45-49
  • (三) 国民党南京政府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实施49-51
  • (四) 国民党南京政府对宪法权威的破坏51
  • 三、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行宪”实践51-56
  • (一) 两蒋时期的“政治革新”52
  • (二) 李登辉时期的“宪政改革”52-56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与宪政实践56-78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宪法思想56-66
  • (一) 关于国家权力归属的思想56-58
  • (二) 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思想58-62
  • (三) 关于国家权力运行的思想62
  • (四) 关于国家权力监督的思想62-64
  • (五) 关于保障人权的思想64-66
  • 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66-73
  • (一) 关于国家权力归属的国体思想66-68
  • (二) 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政体思想68-70
  • (三) 关于国家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思想70-71
  • (四) 关于保障人权的思想71-73
  • 三、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宪政实践73-78
  • (一) 党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立宪实践73-75
  • (二) 党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立法实践75-78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宪法思想与宪政实践78-106
  • 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宪法思想78-83
  • (一) 关于国家权力归属的国体思想78-79
  • (二) 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政体思想79-81
  • (三) 关于国家权力运行的思想81
  • (四) 关于国家权力监督的思想81-83
  • (五) 关于保障人权的思想83
  •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宪法思想83-97
  • (一) 关于国家权力归属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83-86
  • (二) 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人民代表大会思想86-88
  • (三) 关于国家权力运行的依法治国思想88-89
  • (四) 关于国家权力的人民监督与制约思想89-94
  • (五) 关于保障人权的思想94-97
  • 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宪政实践97-106
  • (一) 党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立宪实践97-102
  • (二) 党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行宪实践102-104
  • (三) 党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指导下的护宪实践104-106
  • 第五章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的相近性与相异性106-116
  • 一、国共两党宪法思想的相近性106-110
  • (一)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中最初的立宪目的都是为了救国106-107
  • (二)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都是西方宪法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107-109
  • (三)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都在中国不同的宪政阶段发挥着作用109-110
  • 二、国共两党宪法思想的相异性110-116
  • (一)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的内涵不同110-113
  • (二) 国共两党宪法思想的实践基础不同113-116
  • 第六章 依宪执政与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的与时俱进116-125
  • 一、依宪执政与党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相互关联116-120
  • (一) 党依宪执政凸显出宪法至上的宪政原则116-117
  • (二) 党依宪执政强化了党执政的合宪性基础117-118
  • (三) 党依宪执政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具体化118-119
  • (四) 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依宪执政的内在需求119-120
  • 二、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经济与社会基础120-122
  •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党的宪法思想与时俱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20-121
  • (二) 国家、社会的二元化是党的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直接基础121
  • (三) 经济多元化基础上的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为党的宪法思想注入时代内涵121-122
  • 三、依宪执政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思路122-125
  • (一) 由注重确认、保障国家权力思想向规范国家权力思想转变122-123
  • (二) 由义务占很大比重的狭隘的权利思想向权利本位、保障人权的思想转变123
  • (三) 大胆吸收、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教训和认识成果123-125
  • 结论125-126
  • 参考文献126-131
  • 后记131-132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13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亮;中国工农民主专政的宪法起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董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权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00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