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理论中公法概念的动态变迁——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核心的公法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1-04-07 22:29
"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以解决国家统一为主要目标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一项以多元制度的并存与共生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政策与宪法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国两制"中具体概念的内涵也处于动态变迁之中。《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出台,将这一变迁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这其中主要的是"一国"概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中国"的变化。从制宪权与宪定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切入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变化。《反分裂国家法》中所创造的主权新"意象",还引出了该法的法律属性与其适用范围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理解与把握该法的特殊本质,而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高度的政治性与历史阶段性。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9(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一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中国”
二、《反分裂国家法》创造的主权新“意象”
三、制宪权VS宪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分析
四、模糊的法律属性
五、余论:《反分裂国家法》的适用范围
本文编号:3124306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9(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一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中国”
二、《反分裂国家法》创造的主权新“意象”
三、制宪权VS宪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分析
四、模糊的法律属性
五、余论:《反分裂国家法》的适用范围
本文编号:312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12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