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公民社会权保护的宪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3 09:10

  本文关键词:公民社会权保护的宪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传统的权利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公平与正义,多数人满足于获取自由权利和政治权利,却忽视了同样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社会权利,认为社会权是一种恩惠、福祉,其意义仅限于道德或政治层面,而非法定权利。现代权利观念把社会权视为宪法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权蕴涵着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深切关注,即人人都享有能过上人的尊严与价值生活的权利,并且在这种权利遭遇威胁时,公民有向国家请求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以积极的作为保证公民过上享有人的尊严的生活。对此种权利的保护,国家有采取积极措施并努力实现之义务。现代宪政对于社会权的承认,对协调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和人权观念的逐渐深入,社会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权当然也日益被社会所重视。作为体现对公民享有人的尊严的基本生活的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已随社会的发展而相继被很多国家写进宪法,其保护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如何从实体和程序上对其加以法律保障,就成为我国宪法学亟待研究的课题。 我国在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后,人权状况得到了可喜的改善,其中在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保护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对社会权的保护还只限于政治与道德的范畴。要把对公民社会权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和实践的层面,则需要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积极作为。为顺应当今世界人权发展的趋势和社会权保护的宪政潮流,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权保护机制,笔者从宪法学的角度对社会权进行分析,从社会权的产生、内涵与性质、法律效力的理论以及各国的宪政实践等方面来阐释和说明社会权具有法律上的可诉性和司法审查的可行性,可以由法院直接根据法律规范援引这些社会权条款,对之予以保障。并立足我国社会权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外的理论和宪政实践,探寻一条社会权法律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社会权 可诉性 宪法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1 章 社会权的一般理论10-18
  • 1.1 社会权的涵义10-11
  • 1.2 社会权与自由权11-13
  • 1.2.1 理论基础不同11-12
  • 1.2.2 权利的内容与性质不同12
  • 1.2.3 实现方式的不同12-13
  • 1.3 社会权的产生13-14
  • 1.4 社会权法律效力的几种学说14-18
  • 1.4.1 日本生存权法律效力的主要学说14-16
  • 1.4.2 德国社会权法律效力的理论16-18
  • 第2 章 社会权宪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证成18-26
  • 2.1 社会权可诉性的理论证成18-20
  • 2.1.1 社会权可诉性的否定说18-19
  • 2.1.2 社会权可诉性的肯定说19-20
  • 2.2 社会权的实践证成20-26
  • 2.2.1 日本有关生存权的案件21-22
  • 2.2.2 德国有关社会权的案件22-23
  • 2.2.3 南非有关社会、经济权利的案件23-26
  • 第3 章 我国公民社会权宪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32
  • 3.1 我国公民社会权宪法保护存在的问题26-29
  • 3.1.1 受教育权26-27
  • 3.1.2 劳动权27-28
  • 3.1.3 居住权28
  • 3.1.4 医疗卫生保障28-29
  • 3.1.5 最低生活保障29
  • 3.2 社会权保护缺失的原因分析29-32
  • 3.2.1 主观因素29-30
  • 3.2.2 客观因素30-32
  • 第4 章 完善我国公民社会权的保护机制32-39
  • 4.1 观念更新32-34
  • 4.1.1 提升国家的人权意识和责任意识32-33
  • 4.1.2 重新审视社会权的法律性质33
  • 4.1.3 继续强化社会权的理论研究33-34
  • 4.2 立法保障34-35
  • 4.2.1 完善宪法规范34-35
  • 4.2.2 完善法律体系35
  • 4.3 制度保障35-39
  • 4.3.1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35-36
  • 4.3.2 建立以社会权为核心的权利监督和保护制度36-37
  • 4.3.3 确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培;“群己权界”视角下的网民行为规范及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段凤皇;社会权概念的法哲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2年

3 曾练;社会权可诉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公民社会权保护的宪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2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0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