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贿选看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6-21 09:40
贿选在破坏我国人大制度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选举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究其缘由,中国历史上捐官制度设计渊源、利益的驱使等是贿选发生的一般原因,而选举制度本身的不足及选举监督惩罚不力则是贿选发生的主要原因。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需建立专门独立的选举主持机构与专职代表制度,在差额选举基础上引入竞选机制,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有条件地限定候选人资格并保障社会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同时还需完善选举保障监督机制,加大对贿选的惩罚力度。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19,19(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贿选事件发生原因
(一) 传统文化渊源与选官制度设计是贿选发生的历史诱因
(二) 利益诉求与当选所获利益差是贿选发生的根本动因
(三) 选举制度设计缺陷是贿选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 选民参政能力不足与民主选举观念缺乏是间接原因
二、贿选所反映的我国选举制度的问题
(一) 选举主持机构不独立导致选举过程不够公开透明。
(二) 候选人提名机制不合理, 代表资格实际审查机制缺失。
(三) 缺乏正当竞选机制, 直选范围与选区划分存在局限性。
(四) 制度保障与监督惩戒力度不够, 选民参政能力不足。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一) 建立专门独立的选举主持机构, 扩大公众对选举过程的参与
(二) 改革候选人提名机制, 鼓励自荐, 建立专职代表制度, 并有条件地限定候选人资格
(三) 在差额选举基础上引入竞选机制, 扩
(四) 完善选举保障与监督机制, 加大贿选惩罚力度, 提高国民的参政能力, 并培养我国的选举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大代表贿选及其控制研究述评与建议[J]. 杨伟程,王莉,王思成,洪蜀亮. 山东人大工作. 2018(09)
[2]我国人大代表贿选的制度和生态分析——基于辽宁和衡阳贿选案的案例研究[J]. 唐皇凤,梁玉柱. 江汉论坛. 2017(09)
[3]完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制度的思考——以辽宁贿选案为起点[J]. 李雷. 时代法学. 2017(03)
[4]治理贿选,亟待法律规制——从辽宁拉票贿选案说起[J]. 戴激涛,路庆祎. 人大研究. 2017(02)
[5]人大代表“贿选”的逻辑——“辽宁贿选案”的警示[J]. 沈寿文. 东方法学. 2017(01)
[6]选贤举能、良法之治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治理理论视域中的贿选及其规制[J]. 钱锦宇. 东方法学. 2017(01)
[7]从清代捐官执照看清代捐纳制度[J]. 闫子琦. 中原文物. 2015(04)
[8]法治的文化内涵——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J].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4)
[9]反贿选立法比较分析[J]. 孙莹.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10]从“衡阳贿选案”看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完善[J]. 蒋博雅. 理论界. 2015(05)
本文编号:3240446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19,19(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贿选事件发生原因
(一) 传统文化渊源与选官制度设计是贿选发生的历史诱因
(二) 利益诉求与当选所获利益差是贿选发生的根本动因
(三) 选举制度设计缺陷是贿选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 选民参政能力不足与民主选举观念缺乏是间接原因
二、贿选所反映的我国选举制度的问题
(一) 选举主持机构不独立导致选举过程不够公开透明。
(二) 候选人提名机制不合理, 代表资格实际审查机制缺失。
(三) 缺乏正当竞选机制, 直选范围与选区划分存在局限性。
(四) 制度保障与监督惩戒力度不够, 选民参政能力不足。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一) 建立专门独立的选举主持机构, 扩大公众对选举过程的参与
(二) 改革候选人提名机制, 鼓励自荐, 建立专职代表制度, 并有条件地限定候选人资格
(三) 在差额选举基础上引入竞选机制, 扩
(四) 完善选举保障与监督机制, 加大贿选惩罚力度, 提高国民的参政能力, 并培养我国的选举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大代表贿选及其控制研究述评与建议[J]. 杨伟程,王莉,王思成,洪蜀亮. 山东人大工作. 2018(09)
[2]我国人大代表贿选的制度和生态分析——基于辽宁和衡阳贿选案的案例研究[J]. 唐皇凤,梁玉柱. 江汉论坛. 2017(09)
[3]完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制度的思考——以辽宁贿选案为起点[J]. 李雷. 时代法学. 2017(03)
[4]治理贿选,亟待法律规制——从辽宁拉票贿选案说起[J]. 戴激涛,路庆祎. 人大研究. 2017(02)
[5]人大代表“贿选”的逻辑——“辽宁贿选案”的警示[J]. 沈寿文. 东方法学. 2017(01)
[6]选贤举能、良法之治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治理理论视域中的贿选及其规制[J]. 钱锦宇. 东方法学. 2017(01)
[7]从清代捐官执照看清代捐纳制度[J]. 闫子琦. 中原文物. 2015(04)
[8]法治的文化内涵——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J].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4)
[9]反贿选立法比较分析[J]. 孙莹.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10]从“衡阳贿选案”看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完善[J]. 蒋博雅. 理论界. 2015(05)
本文编号:3240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24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