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人大问责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8:04

  本文关键词:人大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法治社会中,代议机关处于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为行政问责的主体,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在国家日益重视建设“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责任政府背景下,,启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问责,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强人大问责,保证问责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有助于构建全面、完整、有效的责任体系,推动民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立。 人大问责作为异体问责的核心,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却往往出现缺位现象。这与人大问责本应具备的作用相差甚远。特别是近几年,党政机关在处理各种事故和事件的过程中,加大了问责的力度,完善了问责的机制,追究了一批又一批行政官员的责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本应作为问责的先锋主力和中坚力量的各级人大,在现实中往往是在事发后走走过场,即没有对政府进行事前监督,更没有在事后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行使权力,比如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等,几乎无所作为。 人大问责之所以会“缺位”,并非缺少法律依据与理论依据的支持,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宪法和相关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及其官员的多项刚性监督问责难以有效实施。我们期望通过外部问责环境的优化与自身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问责方式:质询制度、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罢免制度,强化人大问责的手段和力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权力机关吸纳民意、问责政府的职能。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 问责制度 法律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11;D6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人大问责制基本理论分析15-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7
  • 2.1.1 理论界对人大问责制的概念解读15
  • 2.1.2 人大问责制的界定15-17
  • 2.2 人大问责制的理论基础17-21
  • 2.2.1 代议制政府理论17-18
  • 2.2.2 社会主义监督理论18-19
  • 2.2.3 法治理论19-21
  • 第3章 我国人大问责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29
  • 3.1 我国人大进行问责的历史进程21-22
  • 3.2 现行问责制度分析22-27
  • 3.2.1 关于中央政府的行政问责规定22-23
  • 3.2.2 关于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的规定23-25
  • 3.2.3 我国典型问责案例分析25-27
  • 3.3 我国人大问责存在的主要问题27-29
  • 3.3.1 人大问责处于“缺位”状态27-28
  • 3.3.2 自下而上越来越弱28-29
  • 第4章 我国人大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9-32
  • 4.1 人大问责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29-31
  • 4.1.1 质询程序启动难29-30
  • 4.1.2 罢免权流于形式30
  • 4.1.3 特定问题调查立法不完善30-31
  • 4.2 部分人大代表责任意识较弱31
  • 4.3 人大代表结构失衡31-32
  • 第5章 完善我国人大问责制的建议32-40
  • 5.1 优化人大问责制的运行环境32-34
  • 5.1.1 建设积极的问责文化32-33
  • 5.1.2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33-34
  • 5.2 细化人大问责方式34-38
  • 5.2.1 问责的重要方式:质询制度34-36
  • 5.2.2 问责的最严厉方式:罢免制度36-37
  • 5.2.3 问责的特别方式:特定问题调查制度37-38
  • 5.3 改革人大代表身份机制38-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高;;罢免制度与弹劾制度比较研究——兼论全国人大罢免制度的完善[J];法学杂志;2007年04期

2 杨成;;论人大问责及其强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简敏;刘洪波;;特定问题调查权的立法与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J];决策与信息;2003年09期

5 刘潇潇;;人大问责:现实反思与制度建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5期

6 康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切入点:代表专职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黄劲媚;;完善人大问责制的法律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廖哲韬;;从“躲猫猫”事件看人大的特定问题调查权[J];理论界;2009年06期

9 周亚越;;论中国问责文化的缺失与建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祖云;论公共行政责任存在的逻辑前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政文;我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监督职能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2 张军辉;行政问责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立敏;试论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制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人大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3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