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言论自由及其价值—主要在中国的语境下来谈

发布时间:2017-04-30 08:46

  本文关键词:言论自由及其价值—主要在中国的语境下来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口头、书面以及其他各种形式接受和传播各种信息,表达其思想、态度和情感的一项主观性的宪法权利。社会言论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知晓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因为某些少数言论在某一时期会带来负面影响,就认为言论自由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应当予以严格限制,以致于言论自由这项公民权利不能充分实现。 本文所讨论的“言论自由”包含如下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项公民个人权利,它指的是公民个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的权利,也当然包括可以表达错误性意见的权利;其次,作为一种法律规范性要求,它指应当允许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没有妨碍他人自由的和影响公共安全的前提下,任何人或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干涉。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是一个社会极其重要的品格和价值的体现,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理解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并在更深层面上理解言论自由的价值及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基于言论自由在发展公民个人才智、增强公众民主参与、制约权力滥用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把言论自由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言论自由的有效运行,有助于思想和信息的流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保障言论自由的有效运行,实现言论自由的价值,就成为各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内怀疑言论自由的观点很强,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言论自由的价值。本文欲从言论自由的概念、价值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对言论自由的诸多怀疑理由并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言论自由的价值之所在。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言论自由的概念、宪法属性,强调言论自由主要是用来限制政府的;第二部分分析说明言论自由的一般价值,强调言论自由主要是政治性言论自由;第三部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言论自由的种种误解,进一步强调言论自由主要是政治性言论自由,主要是用来约束公权力、约束政府的;第四部分分析说明言论自由对当今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言论自由 宪法权利 价值 公民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引论10-12
  • 第一章 言论自由概述12-23
  • 一、言论自由的概念12-13
  • 二、政治哲学上的疑问(什么是自由和言论自由)13-14
  • 三、言论自由是宪法权利14-23
  • 第二章 言论自由的一般价值23-27
  • 一、增进知识,获知真理23-25
  • 二、有利于维护和健全民主制度25
  • 三、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个人价值25-27
  • 第三章 关于言论自由价值的种种误解27-36
  • 一、言论自由会扰乱公共秩序?27-31
  • 二、言论自由是允许人们胡说八道,冒犯有象征意义的事物?31-34
  • 三、言论自由与我们目前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的要求无关?34-36
  • 第四章 实现言论自由价值对当代中国的意义36-40
  • 一、有利于经济、政治稳定36-37
  • 二、实现公民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必然要求37
  • 三、言论自由自由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集中民智的有效途径37-38
  • 四、公民言论自由拓展了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传播途径,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官员依法行政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4-4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J];法学;2002年02期

3 杨婧;贾蓓;;论群体性事件的化解——以表达自由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4 郭道晖;;论作为人权和公民权的表达权[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5 李雷;;宪法视野中的公民表达权保护——从重庆“彭水诗案”谈起[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韩锐;言论自由、平等与美国选举财政[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7 吴贻伙;;县委书记权力隐性运作之祸[J];江淮;2010年08期

8 王金涛;朱薇;;“换届敏感症”下的错案[J];w挛胖芸

本文编号:336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6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