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从“文化”到“文化权”——文化的宪法解释学建构及其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07 10:53
  文化权的宪法解释不能脱离宪法文本有关"文化"的规定。在现行宪法中,一系列"文化条款"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语义。在立法具体化作为宪法实施重要形式的宪制架构下,部门法规范对文化概念的具体演绎导致宪法上文化权之意涵发生变迁;权威政策性文件中的"文化"语汇也是作宪法解释时不可忽略的重要语境;而对理论界的"文化权"定义方式的整理与批判则有助于文化权概念的规范建构。作为法律概念的"文化"一般是指作为一种具体社会生活形态的"文化生活",在宪法解释学上,"文化权"可以被定义为"公民在文化生活中获得国家公权力之承认与保护,并获分配必要的公共资源与服务的权利"。在理论层面,此种理解有助于收窄长期存在的概念分歧,从而推进有关"文化权"、"文化建设"、"文化法制"等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层面,此种理解有助于对相关立法语言进行清理、归类与整合,为文化立法工作的规划、实施提供宪法规范上的依据与指引,从而促进文化法制建设的有序、有效展开。

【文章来源】: 政法论坛. 2020,3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法律文本中“文化”概念的语词考察
    (一)宪法文本中的“文化”条款(1)及其概念类型化
    (二)部门法中“文化”概念的语用与限定——以广播影视法规中的“文化”条款为例
二、政策语言中的“文化”及其法解释学意义
三、从“文化”到“文化权”的学理反思
    (一)以“文化”概念之前见为分类标准
    (二)以“文化权”论述之专门性与融贯性为分类标准
四、“文化权”的宪法解释学建构
    (一)定义“文化权”的方法
    (二)“文化生活”的特性与文化权的权能
    (三)一个宪法解释学意义上的“文化权”定义
五、作为文化权之规范实践的文化立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逮捕的“结构性”错位及其矫正——从制度分离到功能程序分离 [J]. 杨依.  法学. 2019(05)
[2]中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发展轨迹与完善路径(1954-2018) [J]. 薛向楠.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9(03)
[3]逮捕制度的中国进路:基于制度史的理论考察 [J]. 杨依.  政法论坛. 2019(01)
[4]论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J]. 马春娟,姚晓晓.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3)
[5]论我国刑事拘留的紧急性要件 [J]. 谢小剑.  现代法学. 2016(04)
[6]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拉开新时期文化立法大幕——专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文化室主任朱兵 [J]. 李小健.  中国人大. 2016(10)
[7]法国审前羁押制度研究 [J]. 施鹏鹏,王晨辰.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6(01)
[8]中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价值转型与程序改革 [J]. 周睦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9]文化权利论 [J]. 傅才武,蔡武进.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5(01)
[10]论中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理想模式 [J]. 郭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本文编号:3481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481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