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人大代表质询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9 18:57
  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属于权力机关监督权的组成部分,也是权力机关对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是:宪法与法律在监督对象的规定上不一致;法律与法律之间对于质询权的规定不协调;质询权实施的程序性规则还不完善。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现,如人大代表的构成比例、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传统意识中的“调和”观念等。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来看,应当通过树立宪法的权威性,理顺法律中关于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条款内容;通过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任方式,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通过强化法观念和责任追究制,使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由虚置转变为现实。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质询权的涵义及其相关概念
        一、质询权的涵义
        二、质询权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质询权的形成背景及法律依据
        一、质询权的形成背景
        二、质询权的宪法依据
    第三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性质
        一、质询权性质的不同认识
        二、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性质
    第四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功能
        一、树立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
        二、增强人大代表的监督意识
        三、强化政府机关的责任观念
第二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宪政分析
    第一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理论基础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代议制理论
    第二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与人大监督权的关系
        一、人大代表质询权是人大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人大监督权是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存在基础
    第三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与人民监督权的关系
    第四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与宪政的关系
        一、宪政建设要求实施人大代表质询权
        二、宪政环境有助于实现人大代表质询权
第三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主体
        一、人大代表质询权主体的立法规定
        二、人大代表质询权主体的学理分析
    第二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内容
        一、对行政机关质询的内容
        二、对司法机关质询的内容
    第三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对象
        一、人大代表质询权对象的立法规定
        二、人大代表质询权对象的学理分析
    第四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行使程序
        一、人大代表质询权行使程序的现状
        二、人大代表质询权行使程序的现存问题
第四章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证考察
    第一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立法问题及其解决
        一、通过立法确定质询的种类和形式
        二、通过立法确定质询案的构成内容
        三、通过立法细化质询的程序规则
        四、通过立法规定质询的结果
    第二节 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实践问题及其解决
        一、人大代表质询权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二、影响人大代表质询权实施的原因及解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质询权行使的宪法学思考[J]. 秦前红,韩树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论我国权力机关质询制度及其完善[J]. 王春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3]认真对待质询权——兼论人大制度的完善[J]. 苗泳,邢玲.  法制与社会. 2007(02)
[4]人大质询权的实际运用[J]. 谢宝富.  新东方. 2006(03)
[5]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思考[J]. 马海鹰.  人大研究. 2006(03)
[6]对人大质询制度设计和实践的审视[J]. 田必耀.  人大研究. 2005(11)
[7]论质询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完善[J]. 张诚.  人大研究. 2003(10)
[8]不质询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J]. 李伟.  人大研究. 2003(10)
[9]关于人大质询法院的若干思考——兼议宪法第73条[J]. 朱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质询制度的建立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质询制度研究(二)[J]. 徐运良.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704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04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