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选举法的修改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选举法的修改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政治目标。本文以2010年新的选举法修改为背景,分析选举法颁布及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阐述了新的选举法修改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明确了我国的选举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通过对比选举、选举制度、选举法三者的基本概念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围绕选举制度发展历史,阐明了我国选举制度的理论来源、基本原则,以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性质、作用。文章从政治和民主的角度分析了选举法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剖析了选举法修改的具体条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完善选举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对“同票同权”、“选民与代表候选人见面”、“选举机构”、“代表职责”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选举法修改后存在的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及职责、选举过程形式化、选民对选举的应付化、代表比例结构不合理影响代表广泛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综合选民、代表候选人、选举制度的有机统一关系前提下,对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专职代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我国选举制度改革,需要建立理论成熟、程序完备、操作规范、监督严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选举制度。而评判选举制度改革好坏的标准除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原则,还应当看它是否增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是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调动了选民和代表的积极性。理论研究的结果既要服务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新的选举法已经公布,如何增强贯彻新选举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法律规定,都将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选举制度 选举法 城乡同比例选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选举法的基本理论12-24
- 1.1 我国选举法的概述12-17
- 1.1.1 我国选举法的制度辨析12-13
- 1.1.2 我国选举法的理论来源13-15
- 1.1.3 我国选举法的基本原则15-17
- 1.2 我国选举法的发展历史17-20
- 1.2.1 我国第一部选举法——1953年《选举法》17-19
- 1.2.2 我国现行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及修正19-20
- 1.3 我国选举法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趋势20-24
- 1.3.1 我国选举法改革的基本原则20-21
- 1.3.2 我国选举法的发展趋势21-24
- 第2章 新修改的选举法概述24-31
- 2.1 新修改选举法的背景24-26
- 2.1.1 客观因素的变化24-25
- 2.1.2 主观因素的变化25-26
- 2.2 新修改选举法的主要内容26-31
- 2.2.1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6-27
- 2.2.2 其它修改内容27-31
- 第3章 新修改的选举法评析31-36
- 3.1 新修改选举法的法理分析31-33
- 3.1.1 法的价值的本质要求31-32
- 3.1.2 选举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32-33
- 3.2 新修改选举法的现实意义33-36
- 3.2.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33-34
- 3.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34
- 3.2.3 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保证34-35
- 3.2.4 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35-36
- 第4章 选举法修改后仍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36-48
- 4.1 选举法修改后仍存在的问题36-40
- 4.1.1 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及职责问题36-37
- 4.1.2 选举过程的形式化及选民对选举的冷漠37-38
- 4.1.3 代表比例结构不合理影响代表广泛性及参政议政能力38-40
- 4.2 选举法修改后的完善建议40-48
- 4.2.1 设立专门的选举机构40-41
- 4.2.2 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41-42
- 4.2.3 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履职能力42-43
- 4.2.4 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43-44
- 4.2.5 推行专职代表制度44-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娟;王虎;;选举法修改的意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蔡旭;;村级选举中的村民政治冷漠原因及对策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2期
3 浦兴祖;;论民主视野中的我国选举法修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正飞;;选举法第五次修改后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5 高勇;雷_";;互动行为与选民动机——一项关于选举的定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选举法》历次修改回顾[J];法治与社会;2010年04期
7 丁磊;;对当前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李敬华;;有关《选举法》修改的若干细节问题的商榷[J];学理论;2011年10期
9 韩大元;;“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范分析及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方曙兵;;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选举制度的设想[J];理论界;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征;选举权的有效实现与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鹏;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实现与保障[D];延边大学;2011年
3 郭玺;我国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谢毅敏;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永秀;论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D];贵州大学;2010年
6 张剑;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利兵;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制度建设现状及完善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刘杨田;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选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选举法的修改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8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