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当代女性参政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8:11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当代女性参政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视角 女性参政权


【摘要】:女性参政权作为公民政治权利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一国政府推进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女性参政权。但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女性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处于“无声”状态,参与国家立法、决策、执法等公共事物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这无疑会限制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程度。为了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实质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出发,对我国当代女性参政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章首先对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视角、女性参政权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性别视角下研究我国女性参政权的意义,指出将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引入法学领域,不仅可以用全新思维方式思考两性的法律问题,还可以揭示致使男女两性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推动女性理论研究的发展,为女性权益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数据统计和立法实践分析,梳理了我国女性参政权行使的基本现状,指出我国女性参政权存在着立法层次单一、现行规定过于原则、法律制度中存在性别歧视规定、女性参政权实现程度不理想和现行法律、法规未能与国际对接等问题。再次,笔者试图从社会性别理论角度出发,深入探究致使上述问题产生的种种社会结构性原因,具体包括女性参政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缺乏中立、公正、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评价体系,政策制度中存在性别盲视、配套措施不完善和女性经济地位的缺失以及女性自身的障碍等因素,指出男女两性在参政权方面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状态。最后,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根源基础上,探寻实现女性参政权的些许形式。提出要实行多层次立法,采用性别敏感立法技术,将宪法和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要营造先进的性别文化环境,建立有效的配套执行制度等举措。
【关键词】: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视角 女性参政权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D9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23
  • 一、研究目的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2-19
  • 三、研究方法19-20
  • 四、研究内容20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20-23
  • 1、社会性别20-21
  • 2、社会性别视角21
  • 3、女性参政权21-23
  • 一、社会性别视角下研究我国女性参政权的价值23-25
  • 二、目前我国女性参政权行使的现状和依据25-36
  • (一) 我国女性参政权行使的数据分析25-31
  • 1、女性在立法机构中所占比例25-27
  • 2、女性在党政部门中所占比例27-29
  • 3、女性在政治协商中所占比例29-30
  • 4、女性在基层管理中所占比例30-31
  • (二) 我国女性参政权的规范性依据31-36
  • 1、女性参政权的法律依据31-33
  • 2、女性参政权的政策依据33-36
  • 三、目前我国女性参政权存在的问题36-42
  • (一) 女性参政权的法律层次单一、涵盖面窄36-37
  • (二) 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37-38
  • (三) 现有法律制度中存在参政的性别歧视规定38-39
  • (四) 现行法律、法规和纲要未能与国际标准对接39-40
  • (五) 女性参政权实现程度不理想40-42
  • 四、我国女性参政权存在问题的成因42-52
  • (一) 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较深42-46
  • 1、传统性别文化制约女性参政法律制度构架42-43
  • 2、传统性别文化导致男权为主的社会定位43-45
  • 3、传统性别文化宣扬女性人格附属45-46
  • (二) 女性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地位较低46-47
  • (三) 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47-49
  • 1、女性身心条件制约因素47-48
  • 2、女性文化素质方面的因素48-49
  • 3、女性自身角色定位矛盾49
  • (四) 一些涉及女性的社会制度不科学49-52
  • 1、干部培养晋升制度不合理50
  • 2、女性受教育情况不理想50-51
  • 3、就业层面存在性别歧视51-52
  • 五、保障我国女性参政权行使的基本路径52-59
  • (一) 积极营造先进的性别文化环境52-53
  • 1、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女性参政自信52
  • 2、强化性别文化宣传,实现女性参政观念转变52-53
  • (二) 完善立法,保障女性参政权的行使53-56
  • 1、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实行多层级的立法53
  • 2、采用性别敏感的立法技术,适时修订相关法律制度53-55
  • 3、具体细化宪法及相关法律中的原则性规定55-56
  • 4、加强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内容衔接56
  • (三) 有效建立保障女性参政权行使的配套制度56-59
  • 1、大力提高女性受教育和培训的水平56
  • 2、构建男女公平的就业环境56-57
  • 3、健全女性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57-58
  • 4、充分发挥妇联维护女性参政权的组织作用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娥;;全球化: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机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2 张永英;;有关妇女参政积极措施的法律和政策回顾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S2期

3 李利君;发展中国家妇女参政权实现的障碍与立法对策[J];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03期

4 殷月园;孔德男;;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女性参政制约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5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凡;对妇女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的透视[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郭夏娟;;参与并非领导:公共组织中女性地位的“三低”循环及其成因[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4期

8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与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6期

9 于芳;;中国妇女参政:问题、成因及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许孔玲;;女性参政的优势及心理弱势分析[J];领导科学;2013年2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佩华;经济特区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爽;男女退休年龄的法律困境与突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程琳;和谐政治视野下的女性参政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张丽;我国妇女平等参政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D];延边大学;2011年

4 钟曼丽;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我国妇女干部选拔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风淑;保障我国妇女参政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思考[D];延边大学;2006年

6 舒畅;我国女性平等参政权法律保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付媛;在立法中植入社会性别视角的法理学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红芳;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文婷;我国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3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93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