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宪政的非兼容性——评儒家宪政派的理论谬误
本文关键词:儒学与宪政的非兼容性——评儒家宪政派的理论谬误
【摘要】:宪政是西方文化传统长期孕育的产物,作为迄今为止最具操作性、最接近人道价值的制度,仍然处在向未来敞开的进化之路上。作为文化形态的儒学在"治道"层面上或许可以为宪政建设提供有限度的技术支撑,但二者分属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规则体系,存在着文化基因上的非兼容性。当复兴儒学的文化意向试图转向恢复儒教"王官学"地位的权力诉求时,标榜复古更新的"后新儒家"就由学术上的荒诞走向政治上的反动,所谓"儒家宪政"既是对宪政的践踏,也是对儒学的歪曲。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儒学 宪政 儒家宪政派 后新儒家
【分类号】:D929;D921
【正文快照】: 随着宪政诉求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一直致力于将儒学教义化的大陆“后新儒家”(为了与现代新儒家区别开来,姑且名之)也打出了这一时髦的旗号。他们声称儒家的政治主张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的宪政主义政治传统”,建立现代政治体制无须他求,只要以儒家道统为“现代宪政的价值之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中秋;;中国式启蒙观:《周易》“蒙”卦义疏[J];政治思想史;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龙开祥;;“严打”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石茂生;吴礼宁;;论法治建设中的信仰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梁正瀚;;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田海舰;邓伟丽;;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李华;;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基于法律制度层面的考察[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廖柏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帆;;从许霆案看法律推理和衡平法制度[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王喜国;;透析精神家园应把握的四个维度[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肖晗;;从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看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邢国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信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红岩;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仲俊;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庆果;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辉辉;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贝淡宁;愪继红;;文化和平等的发展:儒家对财产权的限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1期
2 李金山;;论儒家传统的和谐思想[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刘清平;;后儒家论纲——儒家传统的自我否定与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思想基础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1期
5 唐国军;;继承与创新: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之四[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马传浩;;儒家建构新“仁”的理论依据[J];理论界;2009年12期
7 涂少彬;江河;;儒家“活法”初论[J];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8 彭国翔;;当代中国的儒家经典与通识教育[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9 张千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儒家传统[J];法制资讯;2013年04期
10 陈峗;;儒家传统复兴与国家治理精神重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旭东;;身体伦理:一个隐而不显的儒家传统[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白龙飞;蒋利平;;试论儒家民本思想在晚明的嬗变[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锐;;论儒家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马祥林;;儒家和谐思想辨析[A];孔学研究(第十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8 张言亮;;从“儒学与宗教的讨论”看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关凯;;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田辰山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杜维明 计海庆译;再看儒家世界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秋风;儒家复兴与社会整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彭国翔;儒家认同的抉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早报记者 田波澜;儒家精英政治在现代社会是否可行[N];东方早报;2011年
5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秋风;请经济学家放弃对儒家的偏见[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7 本报记者 褚国飞;探讨西方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纯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贝淡宁: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担当责任才是首要的[N];文汇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陶继新;对儒家人文精神的多元观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牟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祝瑞开谈儒家的核心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加胜;韩愈的道统及其宗教性诠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章益国;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冷天吉;知识与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正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的困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宋巍巍;儒家和谐政治观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常佳;儒家民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韩金梅;儒家生态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磊;儒家与基督教“爱”的思想比较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0年
8 种丹;儒家身份伦理与人权观念[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倩博;儒家传统与西方自由主义“关系”的再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文一;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君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4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4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