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超越:中国当代特赦制度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7-08-31 00:30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超越:中国当代特赦制度的适用
更多相关文章: 赦免制度 特赦制度 现状与反思 特赦制度的适用
【摘要】:特赦作为一项古老的政治制度,在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中都普遍存在。特赦制度在产生之初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君王的恩赐手段,是君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的进步,特赦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救济法律不足的重要刑事政策手段。在社会发展中古老的赦免制度不仅没有被淘汰,而是逐步完善适应了当今民主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维护国家秩序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中环节中,特赦制度却是不被重视,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成为一种被放逐的法律制度。我国自建立新中国到现在,只是在对侵华战争和国内内战时期的战争犯及政治犯,实施了七次特赦,而这几次特赦也都是为了维护新中国发展的政治需要,在没有完善的特赦制度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实施的。当时,在立法中也只是在《宪法》中对特赦做了简单的概述。由于立法和司法中对特赦的忽略,我国研究特赦制度的理论也较匮乏,特赦制度的理论研究自建国来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特赦制度内涵应有内容的缺少,使其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与经济发展出现一定脱节,如何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的犯罪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而特赦作为一项有效的刑事政策手段,在处理犯罪问题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妥善解决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犯罪问题,而特赦制度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同时,特赦制度所包含的宽容精神,与我国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内容相一致。因此,完善中国特赦制度,使其更好的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特赦制度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实际情况下,以中国目前的特赦制度立法为研究的基本前提、结合中国特赦实践、借鉴国外特赦立法及实践经验,对中国特赦制度进行探究,,分析中国特赦制度遇到冷遇的现实和理论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立法及实践经验,提出完善中国特赦制度的总体构建设想、基本原则、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的一系列建议,以求促进我国特赦制度真正发挥其积极意义,并顺应特赦制度在当前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赦免制度 特赦制度 现状与反思 特赦制度的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8
- 第一章 特赦制度概述8-18
- 第一节 特赦制度的概念8-9
- 一、 特赦的词义考源8
- 二、 特赦的概念8-9
- 第二节 特赦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9-18
- 一、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特赦制度概况9-14
- 二、 国外特赦制度发展概况14-18
- 第二章 困境与反思:特赦制度在中国的现状与反思18-25
- 第一节 中国特赦制度现状18-20
- 一、 中国现行法律的特赦规定18
- 二、 中国特赦实践与背景18-20
- 第二节 中国特赦制度现状反思20-25
- 一、 特赦立法粗略缺乏具体规定20-21
- 二、 特赦监督机制与赦免事务机构缺失21-22
- 三、 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22-23
- 四、 特赦理论研究匮乏23
- 五、 重刑主义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23-25
- 第三章 特赦制度的理性认识25-36
- 第一节 特赦权属性探析25-27
- 一、 特赦权属性纷争25-26
- 二、 特赦权属性观点评析26
- 三、 特赦权属性的再认识26-27
- 第二节 特赦制度存废的理性评析27-29
- 一、 关于特赦制度存废的学说27-29
- 二、 特赦制度存废争议评析29
- 第三节 特赦制度存在的正当性依据29-34
- 一、 特赦制度存在正当性的刑法学基础29-32
- 二、 特赦制度存在正当性的宪法学依据32
- 三、 特赦制度存在正当性的刑事政策依据32-34
- 第四节 中国赦免制度类型选择34-36
- 一、 关于大赦的存废争议34
- 二、 关于存置大赦的论证34-36
- 第四章 超越困境:特赦制度在中国的刑事法中的适用36-48
- 第一节 中国特赦制度适用的现实需要36-37
- 第二节 中国特赦制度构建总体设想37-39
- 一、 中国特赦制度构建设想37
- 二、 中国特赦构建的基本原则37-38
- 三、 中国特赦立法模式选择38-39
- 第三节 特赦实体立法构想39-43
- 一、 特赦实体相关问题立法39-41
- 二、 建立特赦监督机制和特赦事务委员会41-43
- 第四节 特赦程序问题相关立法43-48
- 一、 特赦的启动模式43
- 二、 特赦的启动主体43-44
- 三、 特赦的提请或申请的材料44-45
- 四、 特赦提请和申请期限45
- 五、 特赦的受理、审查及决定45-46
- 六、 特赦的执行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5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心文;特赦国内战犯决策的提出与实施[J];党的文献;1995年02期
2 王娜;从国际人权公约谈赦免的法制化[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赖早兴;;美国行政赦免制度及其对死刑执行的限制[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4 刘蕾;;我国增设死刑特赦程序之构想[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裴昱;;我国赦免制度的缺陷及立法完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德顺;宽容的价值[J];开放时代;1996年01期
7 刘健,赖早兴;我国赦免制度的激活与完善——基于限制死刑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4年04期
8 阴建峰;赦免程序比较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5期
9 王娜;中外赦免程序比较[J];法治论丛;2004年03期
10 王牧;赵宝成;;“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申宏;论刑法中的赦免制度[D];郑州大学;2004年
2 吴江;论赦免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侯晓琳;赦免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宫贵钊;论我国赦免制度的完善[D];厦门大学;2008年
5 吉晓勇;论现代赦免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2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6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