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本文关键词: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摘要】:人民一词由于其自身的含混性导致了宪法理论中一系列难题的存在。为了消除语言上的误用,考察该词在宪法文本中的用法就具有了理论上的必要性。但这个考察的结果却是,历史上的那些宪法文本其自身均不能产生足够的明晰性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超出一般的教义学以及宪法史的范围,对人民概念进行法哲学上的反思。一般而言,对于人民这一概念有两种类型的理解,一种是实体性的,而另一种是非实体性的。尽管前者在思想史中处于主流地位,但其内涵却是抽象的,反倒是非实体性的人民概念可能为"人民—人民代表"这一结构注入具体的内容。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民 人民主权 国民主权 人权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一、序言:人民概念的含混性宪法中的人民概念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该语词在现行宪法中的高频度出现,更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对现代宪法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则(人权原则与人民主权原则)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而这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2 郭道晖;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J];法学;2002年02期
3 聂露;人民主权理论述评[J];开放时代;2002年06期
4 王晓华;;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文学的方向——与方维保、张丽军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利;论民主与宪政[J];江汉论坛;2003年09期
2 王元华,张铭;对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再思考[J];理论导刊;2005年05期
3 蔡道通;共和精神:刑事政策选择的宪政制约[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佟德志;法治民主——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J];文史哲;2005年02期
5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8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4 黄铮;;孙中山关于发展广西经济的思想主张[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周时英;;孙中山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经济建设思想——重读《实业计划》[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勤德;;略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大钧;李大宏;;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孙庆平;;孙中山“融贯”中西文化的思想[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9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纪茂;sss共和主义的民主[D];复旦大学;2005年
2 胡小君;执政党与当代中国选举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峰;人民权利的宪法定位[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周中质;论民主的工具性及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导引[D];浙江大学;2003年
3 袁绍义;洛克控权法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戴激涛;古典共和的宪政解读[D];武汉大学;2004年
5 孙建国;民主政治的宪法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晓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方蒸蒸;强化人民监督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何伟;形式理性与司法审判[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江飞;底层叙述[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普;超越“人民主权”与“三权分立”之争——罗伯特·达尔的民主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年07期
2 王晓华;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3 张丽军;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5年05期
4 方维保;;人民·人民性与文学良知——对王晓华先生批评的回复[J];文艺争鸣;2005年06期
5 白海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比较[J];理论月刊;2001年10期
6 丛日云;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12期
7 林来梵;翟国强;;宪法学思考中的事实与价值——有关宪法学的一个哲学话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翔;;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J];政法论坛;2007年04期
9 范进学;宪法解释主体论[J];中国法学;2004年06期
10 张翔;;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艮;孙天锋;;宪法解释主体刍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秦强;;中国宪政建设的域外资源借鉴——读钱福臣教授《美国宪政生成的深层背景》[J];法律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3 刘佩韦;;论立法创制权[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张 超;政务公开的理论依据[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5 周伟;;美、法两国人民主权原则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6 张志昌;;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地位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朱应平;;新中国六十年宪法理论建设的成就及其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肖君拥,黄宝印;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周永坤;;权力结构模式与宪政[J];中国法学;2005年06期
10 张艳;周翠彬;;基本权利之法哲学辩思[J];福建法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文龙;;国家责任——中国宪法学新的理论支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民;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2 潘昌伟;村民自治权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章红;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王旭磊;论宪法责任[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2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7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