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与神圣:宪法上服兵役义务的法理变迁
本文关键词:忠孝与神圣:宪法上服兵役义务的法理变迁
【摘要】:本文以宪法服兵役义务为研究对象,借由"五五宪草"第127条和"五四宪法"第103条所提供的两种立宪思路,深入分析服兵役义务的法理基础,并探讨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服兵役义务彰显了国民与国家之间极端的关系,其将个体权利与国家主权的宪法逻辑推到极致,触及了宪法的生命维度。"五五宪草"与"五四宪法"分别淬于抗日战争与朝鲜战争的烽火,保持着宪法对生命的真切回应与战争动员的真实语境。两部宪法性文件对于服兵役义务的论证分别以"忠孝"与"神圣"为法理依据,形成对立的论证理路。在近代中国与国民的双重生死攸关中,建立起了国民与国家的位格阶梯与公民的人格结构。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欧洲法律史研究所;
【关键词】: 服兵役义务 宪法 忠孝 神圣 法理变迁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法系重构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对宪法服兵役义务的法理追问近代中国,制宪与毁宪相继而生,留下了大量的宪法文本与立法论证。今人同此情境,并囿于立场或主义,对于具体条文,往往有相反的判断。古之学者,重例而晓义,“其事与文,所以藉为存义之资也”。①因此,宪法的体例与框架较之具体条文与表述更具稳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方秋苇;抗战时期的《兵役法》和兵役署[J];民国档案;1996年01期
2 黄安余;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兵役制度[J];民国档案;1998年03期
3 韩大元;;外国宪法对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14年04期
4 徐中振;“劳工神圣”——一个不容忽视的五四新启蒙口号——兼论中国现代革命和历史的时代精神[J];江汉论坛;1991年07期
5 冯志阳;;从“民贵说”到“劳工神圣”——从蔡元培的民本思想谈起[J];史林;2009年06期
6 彭真;;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告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J];黑龙江政报;1951年07期
7 靳道亮;;抗美援朝运动与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塑造[J];史学月刊;2009年10期
8 王爱民;;毛泽东审改的三篇抗美援朝社论[J];世纪;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富鹏;中国宪法序言主体构造的历史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3 李桂华;;从四部宪法看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4 谭波;;论《信访条例》的多重价值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朱小姣;;中国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比较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邓联繁;蒋清华;;宪法典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机构位次之辨正[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唐忠民;;宪法学断想三则[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8 李龙,滕宏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殷啸虎;;论当代中国制宪理念的演进——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为对象[J];东方法学;2010年05期
10 刘保泰;;论宪政视野中的上访权——兼析《信访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周刚志;;中国财政立宪三十年回眸——基于中国财政宪法规范之变迁过程的考察[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温辉;;论检察工作的法治思维[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6 卢正涛;;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7 陈弘毅;;香港及台湾地区的政治和宪政改革:比较与反思[A];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弘毅;;香港的宪政史:从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A];传承与创新: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张晋藩先生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夏雪梅;《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伟娣;《大公报》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D];吉林大学;2011年
4 范继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理论演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许楠;我国建立违宪审查的路径选择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为波;宗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倩倩;蒋介石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D];浙江大学;2011年
9 Hoang Ngoc Dong Phuong (黄玉东芳);中越现行宪法中人权保障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何思哲;宪法适应性理论在我国的法律探索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元;传统文化与亚洲立宪主义的产生——以明治宪法制定过程的文化分析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2 高全喜,季卫东,王焱,秋风,刘海波,陈明,李强,曹卫东;政治、法律以及两种资源、一个原理——《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座谈会摘要[J];博览群书;2005年02期
3 刘毅;;“合法性”与“正当性”译词辨[J];博览群书;2007年03期
4 宋刚;谈谈“五四”前后“劳工神圣”的口号[J];党建研究;1999年04期
5 王惠玲;;宪法序言的定量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克明;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5期
7 郭奕君;;浅论我国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8 杨临宏,刘亚梅;宪法序言比较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孙茂生;蔡元培与“劳工神圣”[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10 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时远;[N];中国民族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尹伟琴;“五五宪草”公布后知识界的批评[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汪新胜;;“五五宪草”的历史回顾与宪政反思[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雍洁;;对“五五宪草”的再认识——以《东方杂志》为材料[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4 廖朝晖;;作为历史插曲的五五宪草[J];大经贸;2012年04期
5 张振国;;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4年00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国;;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斌;论“五五宪草”时期的宪法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浩江;“五五宪草”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张伟根;国民党内政派之争与五五宪草之制定[D];湖南大学;2014年
4 田展志;中国知识界与“五五宪草”制订的互动联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辉东;抗战前十年间知识界关于立宪问题的思考[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3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7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