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特大城市规模适度调控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5:41

  本文关键词:特大城市规模适度调控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特大城市 适度调控 法律制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的规模问题日益凸出,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作为城市规模最直接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规模的决定因素。适度调控特大城市规模是解决特大城市规模问题最合理、科学的方式。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的基本概念定义,作者认为特大城市应该是在市辖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人口聚集而形成的居住点,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了住宅区、商业区等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本文认为适度调控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中国特色的调控措施,主要针对的是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的调控,施行的措施应以宪法为依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并让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得到最优配置的调控。在调控原理方面,包括了实现城市人口管理科学化,在城市规划之初应以人为本并且努力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特大城市规模调控中也应该注意以宪法为依据尊重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此为适度调控的核心内容。本文第二部分,提出现行特大城市调控措施和这些措施存在的问题。现行已经开始实行的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主要是对人口规模和对城市建设规模的调控措施,人口规模主要是借鉴了“顺义模式”,最早始于北京顺义,是一种将职业、不动产、教育等为载体的调节人口流向的人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见效快,但存在不公平现象,易侵犯人权。另一种就是居住证制度,通过积分可以让外来人口拥有本地户籍。对建设规模的调控主要集中在土地的集约化用地制度上,根据政策可知,对特大城市国家是不再审批新增建设用地,但是会在旧城改造上重点关注。作者认为,现行特大城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点:(1)现行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有违比例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嫌。(2)在行政调控措施上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这些措施行政色彩浓重,地方政府多是以临时性规章暂行实施,很少走正规立法程序。公众对行政立法的参与度不够。本文第三部分,对一些域外国家的先进的治理特大城市经验的介绍并且总结出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的“绿卡”制度、德国先进的城市规划和日本自由的城市管理经验。可知这些国家并不仅仅以强权来驱散特大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也并非严格限制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是按照法律制度规定,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尊重这些公民的迁徙意愿。并且及时疏解不必要的城市功能,城市里的居住人口减少自然就会将城市建设规模减小,城市规模相应能得到有效调节。本文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特大城市调控思路的完善与制度路径。主要是对我国特大城市调控立法模式的选择,本文认为立法模式应该是地方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避免照搬上位法。并且就行政行为而言,政府也应多用柔性措施如行政指导、经济调节等手段以此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有关的配套法律尚处于真空状态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这种现象应该在日后随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过多的利益,让城市调控措施更符合我国宪法精神,做到公正平等。
【关键词】:特大城市 适度调控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3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1
  • (三)研究方法11
  • (四)研究创新11-13
  • 一、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概述13-20
  • (一)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相关概念13-17
  • (二)特大城市规模适度调控基本原理17-20
  • 二、现行特大城市调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20-27
  • (一)现行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20-23
  • (二)现行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存在的问题23-27
  • 三、域外国家特大城市规模调控制度的比较分析27-33
  • (一)域外国家特大城市规模调控措施及经验27-32
  • (二)域外国家特大城市调控措施对我国的启示32-33
  • 四、我国特大城市规模调控的完善与制度设计33-35
  • (一)特大城市规模调控的立法模式选择33-34
  • (二)完善特大城市规模调控的配套法律法规34
  • (三)建立适合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城市模式34-35
  • 结语35-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J];政策;2001年03期

2 曹钢,康喜平;全面理解和把握经营城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2期

3 王光荣;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城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4 ;城市聚焦[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0期

5 白晋虎;边素庭;;太原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问题初探[J];前进;2006年05期

6 刘信;;石家庄城市认同的缺失与建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10期

7 石寿宁;;刍议适应转型发展的法治城市创建[J];中国司法;2010年10期

8 罗亚蒙;;宜居城市:第二次城市革命[J];领导之友;2011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杨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J];南风窗;2011年07期

10 吕薇;;城市规模要有边界[J];中国人大;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重光;;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问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永昌;;上海城市生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光磊;郭道久;;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刘景华;陶峻;;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张晶;城市竞争力为何不高[N];西安日报;2002年

2 孙卜勇;宜居型城市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N];盘锦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迫在眉睫[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保定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 王勇山;贯彻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精细化管理[N];保定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常江;做城市的设计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朱文兴;文化在济南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N];济南日报;2010年

7 湖北省荆州市市长 李建明;城市应当怎样建设和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2年

8 韩学键;坚持科学发展 勇于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N];大庆日报;2012年

9 先朝阳 郭勇;围绕民生大上项目 着眼发展建设城市[N];甘肃日报;2013年

10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卫东;城市公共装备配置标准问题试探[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Z,

本文编号:1043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043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