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19:31

  本文关键词: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灾害 行政救助 立法完善 权利救济


【摘要】: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是指国家对于由于突发重大自然灾害而生存权受到威胁的公民实施救助。我国古代就有当老百姓遭受突发自然灾害时,国家承担起救助百姓和帮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的传统。中国古代皇帝会在国家遭受天灾人祸之时,开启粮仓,救济民众。这种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物质文化条件,贫困的状态造成物质压力和精神压抑,衍生敌对情绪,催发群体暴乱,危害社会秩序。本文首先界定自然在灾害行政救助的定义并厘清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分析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的宪政基础和价值追求。宪政基础是:以生存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理论和服务行政与国家责任理论;价值追求分别安全价值、自由价值和平等价值。其次通过对日本、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梳理和分析,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认识到为了更好的保障灾民的利益,必须完善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再次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找出缺陷。主要缺陷有立法体系不完善、主体与职责不明确、内容不完善和救济的不完善。最后根据缺陷来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自然灾害法律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唯有通过构建一套完备详尽、操作性极强的灾害救助法制体系,整合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才能保障灾民权利的实现。
【关键词】:自然灾害 行政救助 立法完善 权利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概述14-21
  • 第一节 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概念14-16
  •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4-15
  • 二、行政救助的概念15
  • 三、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概念15-16
  • 第二节 行政救助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6-17
  • 一、行政救助与社会救助16
  • 二、行政救助与行政给付16-17
  • 第三节 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的宪政基础和价值追求17-21
  • 一、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宪政基础17-19
  • 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价值追求19-21
  • 第二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救助制度及经验借鉴21-24
  • 第一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救助制度概况21-22
  • 一、日本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21-22
  • 二、德国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22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救助制度22
  • 第二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救助的制度启示22-24
  • 一、确立了公民接受救助的权利观念23
  • 二、立法在行政救助制度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3-24
  • 第三章 我国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分析及缺陷24-32
  • 第一节 我国现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分析24-28
  • 一、我国现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立法分析24-25
  • 二、我国现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主体分析25-27
  • 三、我国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内容的分析27-28
  • 第二节 我国现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制度的缺陷28-32
  • 一、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立法体系不完善28-29
  • 二、自然灾害行政救助主体与职责不明确29-30
  • 三、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内容不完善30-31
  • 四、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救济制度不完善31-32
  • 第四章 我国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32-43
  • 第一节 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立法完善32-37
  • 一、确定生存权保障理念32-33
  • 二、“行政救助权”的《宪法》确认33-34
  • 三、出台独立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法》34-35
  • 四、完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相关法律体系35-37
  • 第二节 明确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主体与职责37-43
  • 一、统一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实施主体37
  • 二、明确自然灾害行政救助实施主体的职责37-38
  • 三、完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内容38-39
  • 四、完善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权利救济39-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艳芬;何峥嵘;;论行政给付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乐俊刚;;行政给付程序初探[J];企业导报;2009年10期

3 周博;王贞贞;;论行政给付的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4 王芳;;关于完善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5 王芳;;关于完善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曹婕;;从行政救助看中国行政给付的发展趋势[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王芳;;国外行政给付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喻少如;;论行政给付中的国家辅助性原则[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翟秀红;;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完善[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汝思思;;行政给付程序改革初探——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例[J];中国外资;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芳;;行政给付与弱势群体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余睿;;公共行政给付中的裁量权治理[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翟秀红;;行政补贴的法律规制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张治宇;;“置之死地而后生”——论我国给付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方向[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杨建顺;;论“服务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平;诸晓鸣;;对行政的监督现状评估及对策报告[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7 饶志国;;遵循科学发展观 促进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东;吕艳辉;;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探析[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艺婷;明年一季度行政权力全部上网运行[N];镇江日报;2014年

2 记者 孙世超;10行政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N];威海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马杰媛;依法行政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N];广元日报;2014年

4 记者 潘浩然;我市行政审批增速提效[N];金华日报;2014年

5 记者 熊润频;年内清理8类行政权力事项[N];四川日报;2012年

6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陶涛;我市清理规范12项行政权力[N];长江日报;2012年

7 记者 张茜;全市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正式启动[N];莱芜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黎明 通讯员 魏勇;我市出台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意见[N];淄博日报;2014年

9 首席记者 于航 记者 唐凤来;清理行政权力 规范职权运行[N];牡丹江日报;2008年

10 ;凉山州行政问责办法(试行)[N];凉山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柳砚涛;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杨晓玲;行政登记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刘东霞;行政法上的新财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斌;现代行政模式转型下的行政给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建彬;行政给付诉讼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黄琳;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承;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冯婷婷;行政给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谭春梅;行政给付程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成刚;我国行政给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吕荣荣;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韦仁伟;论我国行政给付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调控[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吉健;行政给付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10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