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中国环境法法典化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9 08:02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法法典化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法律体系 适度法典化 环境法典


【摘要】:近几十年来,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推动着我国环境法蓬勃发展,环境法律规范逐年增多,现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体系,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法治陷入了环境法律规范越来越多而环境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的悖论,环境法律体系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国内环境法学者们开出很多药方,有的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环境基本法,有的认为应该超越基本法发展阶段直接编纂环境法典,这些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环境基本法的涵盖统摄能力较差,再次修订《环境保护法》既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环境法的现实,也不符合国际环境法发展的趋势,显然,环境基本法的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而传统的环境法典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是会束缚环境理念的更新、固化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而且以我国目前的立法水平很难编纂成功。在此背景下,“适度法典化”,即一定程度的法典化,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系统化的理想选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对我国目前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梳理,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总结出目前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得出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亟需体系化的结论。在第二部分中,分析了我国环境立法要进行完善的两种主要路径——环境基本法路径和环境法典路径的利弊,以及进行法典化的有利条件和所面临的的障碍,并对法典和法典编纂的概念作出界定。得出结论:基本法路径发展空间狭小,而法典路径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着诸多障碍。在第三部分中,提出“适度法典化”,即低层次的、开放的、动态的法典化,以克服传统法典的局限性和现实障碍,并对适度法典化的合理性做出论述,又介绍了适度法典化的典型案例——瑞典的《环境法典》。在第四部分中,阐述了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并就环境法典的框架结构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词】:环境法律体系 适度法典化 环境法典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10
  • 四、主要创新点10-12
  • 第一章 我国环境立法现状分析12-21
  • 第一节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现状12-15
  • 一、污染防治法12-13
  • 二、生态保护法13
  • 三、自然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法13-14
  • 四、能源法14
  • 五、防灾减灾法14-15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缺陷15-21
  • 一、环境立法理念不统一且比较落后16
  • 二、立法内容不够完善16-17
  • 三、环境法三大领域结构失衡且内容不协调17-18
  • 四、环境基本法不能完全发挥基本法应有的作用18-21
  • 第二章 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两种主要路径——环境基本法与环境法典21-36
  • 第一节 环境基本法21-24
  • 一、环境基本法模式的域外实践22-23
  • 二、环境基本法模式的前景:发展空间狭小23-24
  • 第二节 环境法典24-36
  • 一、法典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24-26
  • 二、环境法典的优越性与局限性26-30
  • 三、我国制定环境法典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障碍30-36
  • 第三章 我国未来环境立法发展路径的一个理性选择——适度法典化36-43
  • 第一节 适度法典化的概念界定36-38
  • 一、适度法典化是较低层次的法典化37
  • 二、适度法典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立法过程37-38
  • 第二节 环境法适度法典化的意义38-41
  • 一、符合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38-39
  • 二、克服了典型环境法典的局限性以及制定典型环境法典所面临的障碍39-41
  • 第三节 环境法适度法典化的一个实例——瑞典《环境法典》的考察41-43
  • 第四章 适度法典化视角下我国未来环境法典的架构43-50
  • 第一节 编纂法典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43-45
  • 一、成立环境法典的起草委员会43
  • 二、厘清我国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43-44
  • 三、做好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工作44
  • 四、完善环境行政管理与监督体制44-45
  • 五、整合污染防治法和资源利用法45
  • 六、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45
  • 第二节 未来我国环境法典的具体框架45-50
  • 一、环境总则编46-47
  • 二、环境资源行政管理组织编47-48
  • 三、环境资源行政管理程序编48
  • 四、环境资源公众参与编48
  • 五、环境资源纠纷解决程序编48-49
  • 六、附则编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戚娟;;环境法法典化趋势及我国之借鉴——以瑞典和德国两国为例[J];学理论;2011年23期

2 张梓太;;论法典化与环境法的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彭峰;;法国环境法法典化研究[J];环境保护;2008年04期

4 汪劲;;环境法的法典化:迷思与解迷[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彭峰;;法律进化与环境法法典化的未来[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6 李牧羊;;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12期

7 孙文桢;;民法法典化视野下的社员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铭聪;;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典化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2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段东梅;;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建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达林;通往行政法典化之路[N];学习时报;2012年

2 韩强;裂土分封的解法典化思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徐国兴;军事法法典化的现实期待[N];法制日报;2005年

4 曾宪文;法典化:民事立法的理性选择[N];检察日报;2005年

5 韩强;救亡图存的再法典化努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郭新磊;中国法律将迈向“法典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7 刘 锐;新中国民法法典化之路[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李国民;民商合一 法典化道路前景光明[N];检察日报;2003年

9 刘金林;国外法学研究新动向[N];检察日报;2009年

10 傅 钢;知识产权法典化可能吗?[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籍匀;中国环境法法典化初探[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2 王洪校;比较法视域内的法典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雪飞;理性主义下的民法法典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王勇;法典化的理论和方法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6 颜超;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建辉;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付韫桦;试论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黄超程;我国劳动法法典化基本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陈真亮;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2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112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