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网络公开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网络公开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步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加上极端自然气候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与日俱增。恐惧源于未知,对于未知的突发事件公众有权且迫切想要知悉相关信息,如果无法及时了解相关内容,极有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政府能在突发情况下及时公开信息,并通过一定形式与民众互动,降低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阳光政府”的现实需要。网络的出现给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有了一个新的途径公开信息,对这个方向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利用网络更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负面效应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国内有关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的研究较为滞后。直到上个世纪我国才开始对政府信息公开有所研究,而对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则更晚。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促使各界开始重视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初期学者们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如何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从立法层面约束政府的行为,大多是从政府层面探讨,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然而当前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单靠政府一方力量难以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近些年来已经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转而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创新性的对策、建议。但是有关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在网络上公开这点,研究的学者较少,有些是关于电子政务操作方面的,有些仅仅只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一个简单解释,或是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建议,这一方面还有待不断的完善和细化。随着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政务微博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围绕我国突发事件下政府信息网络公开的理论问题和实践不足,对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后,从法律依据、特殊性和必要性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网络上信息发布制度中存在的优缺点,结合法律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正文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概述”,简要介绍了突发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特征、种类,明确了当前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网络上及时公开信息的特殊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的现状”,以政务微博为例,从正面效应和不利困境两方面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政府能否及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布信息,大大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社会的稳定。并分析了当下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完善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的对策”,根据第二章中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困境,对完善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网络公开制度从四个不同角度给予一些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D9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满达;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证力作——乔生《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评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3期
2 赵虎;许定国;;湖北省政府系统建立信息网络[J];秘书之友;1985年02期
3 姚社成,尤春松;强化工会信息网络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陆群;信息需要管理 网络呼唤法律[J];电脑爱好者;1996年12期
5 汪全胜;试论信息网络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05期
6 杨盛彪 ,江美云;试论防范信息网络犯罪的对策[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孙寿山;信息网络与现代市场经济[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8 梁永贤;加快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J];发展论坛;2002年06期
9 杨晋第 ,迟月霞;公安信息网络冷思考[J];人民公安;2002年01期
10 袁宏伟;;信息网络的社会问题[J];理论参考;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爱明;;信息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德祥;;信息网络效能评估与实现[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杜志秀;王宇;卢昱;;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过程[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培国;吴昭利;樊昕;;政府支持下的科技信息网络运行机制研究[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5 饶培伦;潘玉华;;视障使用者信息网络之用户介面设计[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刘伟;张胜;杨帅;;军事信息网络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陈春祥;;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汪旭东;李庆;;浅议石油行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9 袁兴国;;信息网络的威胁及脆弱性[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季诺;;“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法律思考[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晓曲 陈建栋;信息网络:发展与管理必须并重[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张娜;信息网络产业亟须政策支持[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姚春鸽;力推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N];人民邮电;2012年
4 李祥辉 丁光照;用好信息网络这把“双刃剑”[N];解放军报;2014年
5 闫立君;信息网络与知识网络[N];中国国防报;2000年
6 张铁网;加快建设我区“第四大通道”:信息网络体系[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李永生;中国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启动[N];农民日报;2007年
8 王瑞琴;运用信息网络促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N];太行日报;2010年
9 孙默静 张瑞 苏静静;实现计生信息网络三级联网[N];温州日报;2010年
10 ;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服务和管理[N];人民政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健;信息网络的三个共性特征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发良;Web信息网络社区挖掘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洪波;INTERNET中的信息网络提取分析及Rank相关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恒飞;利用信息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阳强强;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席苏星;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网络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春亮;我国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对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侯慧;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于宁;论信息网络传播权[D];山东大学;2014年
7 姚待林;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认定及保护[D];吉林大学;2015年
8 黄剑锋;论信息网络传播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华;信息网络传播权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彪;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5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17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