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承诺违法问题的解决
本文关键词:论行政承诺违法问题的解决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行政 行政裁量 行政承诺违法 行政承诺生成机制 行政程序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任务愈发的复杂和多样。此时,行政机关充分利用立法者赋予的裁量权进行行政手段创新,行政承诺应运而生。这样的生成背景意味着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承诺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该手段的运用完成复杂多样的行政任务,二是通过该手段的运用提高行政效率和改善行政形象。当然,以上目的的实现要求行政机关做出合法且合理的行政承诺。然而,行政机关在运用行政承诺实现行政任务的过程中却时常会作出违法的行政承诺。当行政承诺违法问题发生后,不仅让行政机关无法实现运用行政承诺的初衷,而且会引起消极影响。具体来说:行政承诺违法问题一旦发生,行政机关是否将其兑现成为难题。实践中行政机关或者是仅仅因承诺违法拒绝将其兑现,或者是仅仅为保护相对人利益将其兑现。无论行政机关作出何种选择,其仅仅基于单一因素的考量来决定违法承诺最终命运的做法要么损伤了法治的权威,要么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实践中发生的行政承诺违法问题,既要寻找方案将其妥善处理,又要在找到该问题发生的根源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机制,既彻底避免问题发生又确保行政承诺被合法合理的作出从而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对于前者,因为即使是违法的行政承诺也可能成为信赖利益产生的来源,所以行政机关首先应当判断违法行政承诺是否引起信赖利益产生。如果没有的话,行政机关应当基于依法行政原则及时撤销违法的行政承诺。如果有的话,行政机关则应当在依法行政原则和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之间进行利益衡量,从而做出最终决定。对于后者,“普遍性规范缺失,行政机关自主决定行政承诺运用”是现行行政承诺的生成机制。该机制最大的缺陷在于既无法约束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承诺的恣意,又无法引导行政机关作出合法且合理的行政承诺。因此,这一机制成为实践中行政承诺违法问题发生的根源。于是乎,应当通过对该机制进行法治化的重构来彻底避免问题的再发生。考虑行政承诺是行政机关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的产物,故我们在对行政承诺生成机制进行法治化重构的时候,一方面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承诺合法合理,避免行政承诺违法问题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的目的是尽量保留行政承诺被行政机关灵活运用的特性,从而让行政承诺的运用符合现代行政对效率的要求。以上目的考量决定“用普遍性规则为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承诺确立必须强制遵守的行政程序”成为我们所选择的重构行政承诺生成机制的路径。因为唯有行政程序能够在约束行政恣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确保行政灵活性,唯有普遍性的规则才能让行政机关强制遵守。该路径之下,就规则输出主体来说,只要有普遍性规则制定权的机关都可以成为输出程序性规则的主体,只是当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为自身运用承诺确立规则的时候,因过于依赖行政自我约束,故不宜作为主要的规则输出方式。就规则输出内容来说,生成过程公开、生成过程公众参与、生成过程专家论证、生成后备案等机制必须被普遍性规则所明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承东;;浅议行政法治原则[J];山东人大工作;2000年03期
2 袁曙宏;宋功德;;论行政法治原则的地域化[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吴宇;行政法治浅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陈高英;论我国行政法治化的实现条件[J];学习论坛;2002年06期
5 胡象明;“行政”与“法治”的有机结合——苏祖勤、徐军华著《行政法治》评介[J];江汉论坛;2002年11期
6 孙保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行政法治[J];经济师;2002年06期
7 黎映桃,胡铁民;行政法治中的辩证法视角[J];行政与法;2003年10期
8 陈文兴;社会转型期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刘伟忠,张宇;行政法治与行政效率[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肖富义;行政法治与服务型政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津明;赵玉磊;;行政法治理念更新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正群;;中国的行政判例与行政法治的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石磊;;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综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洪涛;;具体行政法治三则[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继东;;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法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贵明;;浅谈行政法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蕊;殷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8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军;;行政法治视域中的城管制度初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怀德;行政法治的新挑战与新任务[N];法制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冯军;建立与完善新型行政权力分工制约机制[N];法制日报;2008年
3 王苹 钟声;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保英;依法治国中行政法治地位的新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石佑启;行政法治的法律价值思考[N];法制日报;2001年
6 李军善;我市举行依法行政专题讲座[N];金昌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刘锋;树立依法行政新“标杆”[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8 聊城大学副教授 张成立;行政问责重在实效[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莫于川;认识行政程序也必须与时俱进[N];检察日报;2004年
10 蒋云根;网络与行政法治文化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一平;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皋华萍;论行政委托[D];苏州大学;2015年
4 魏芙蓉;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李晓明;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4年
6 汤U喎,
本文编号:125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5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