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车辆是否接触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交通事故车辆是否接触案例分析
【摘要】: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在发生事故时两车是否接触的确定。案例结合两车车体的变形痕迹特征及事故现场遗留的路面痕迹,同时利用承痕体与造痕体的关系及两车在发生接触时的物质交换,分析确定事故发生时两车是否接触。此方法将事故现场痕迹,两车车身痕迹与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结合起来,大大提高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 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
【分类号】:D922.14;U491.31
【正文快照】: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经常会遇到确定在事故发生时两车是否发生接触。一般而言,可以根据第三方证人的证言或视频监控资料确定事故发生时两车是否接触。但有的情况下,没有证人的证言或没有相关监控视频资料,则需要对事故现场遗留的路面痕迹,两车车身痕迹进行仔细的勘验,并提取两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大鹏;摩托车自燃烧车原因的分析与改进措施[J];摩托车技术;1998年09期
2 黄智平;事故车辆减损的赔偿[J];道路交通管理;2000年05期
3 彭德豹;;事故车辆修复中的几个特殊要求[J];汽车运用;2006年06期
4 岳然;;修理事故车辆 定损不是必经程序[J];道路交通管理;2007年06期
5 袁望方;魏朗;陈涛;;事故车辆局部变形精细计算与模拟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4期
6 杨立民;;大型事故车辆的检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7 周昌荣;对事故车辆分类、评估及修理企业许可条件的研讨[J];交通与运输;1997年04期
8 史增强;;火灾之后[J];汽车与驾驶维修;1995年03期
9 曹弋;裴玉龙;付川云;;事故车辆三维翻滚运动的轨迹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宋大鹏;摩托车自燃烧车的原因与解决方法[J];摩托车;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楼呈志;;交通事故车辆制动系统技术检验[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汽车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魏超;高翔;聂淼鑫;;路试检验交通事故车辆制动性能的系统思考[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董长万;;厦门市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实践思考[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明;一部保险事故车辆标准化定损的专业工具书[N];中国保险报;2007年
2 YMG记者 夏丹 通讯员 崔洪晶;蓬莱价格认证中心上半年 接受事故车辆定损委托342件[N];烟台日报;2011年
3 罗建平;厦门启动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N];中国保险报;2004年
4 雷小荣;当事人不得扣留交通事故车辆[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5 本社记者 张学义 张君;交通事故车辆被扣10年 法院能不能按当年购车款赔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6 朱来宽 李夫宝;事故车辆贬值损失应否支持[N];江苏经济报;2013年
7 唐金成;事故车辆查勘技巧[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路英;温州:保险理赔中心日均接待事故车辆300辆[N];证券日报;2010年
9 施为飞;“贬损费”:索赔新名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牛佳雯 本报记者 游婕;维修费高于车辆实际价值按实际价值赔[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新;基于有限元法的事故车辆车身塑性变形计算系统[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飞艳;机动车交通事故本车人员转化为交强险受害人的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潘少猷;基于制动印痕的交通事故车辆车速鉴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戴广锋;事故车辆现场检验鉴定分析与仿真软件开发[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婷;便携式事故车辆轨迹复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0年
6 曹弋;二维碰撞事故车辆轨迹再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郑颖;乘用车事故车辆油漆物证比对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林小凤;事故车辆车身变形的提取及等效化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孟维国;事故车辆轨迹复现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许海华;交通事故车辆技术鉴定规范研究及其辅助软件开发[D];西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6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