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进入权
本文关键词:论森林进入权
更多相关文章: 林权的限制 环境权 森林进入权 森林进入容忍义务 交往安全保障义务
【摘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林权成为森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词。林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能够增加社会力量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效果自不待言。然而这种将森林资源完全私有化的做法,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比如提供给公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及基本生存的能量来源的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权,为森林资源利益攸关的其他利用人提供其合理利益的保护十分必要。国外立法上设置了森林进入权(森林逗留的权利),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尚存空缺的中国来说,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部级研究课题(07SFB2034)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项目(2014AA15)
【分类号】:D922.63
【正文快照】: 一、森林进入权的提出和界定(一)森林进入权概念引入的缘由——对森林利用习惯的法律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等法律规定和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公民进入森林欣赏风景、休憩娱乐以及森林原住民合理利用森林的相关利益;并且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东辉;环境权基本问题探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正涛,李潇;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4 张红霄;关于环境权确立和界定的可持续性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敏;环境权: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J];人权;2002年03期
6 朱春玉;环境权范畴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朱佩智;西部开发与我国的环境权之构建[J];科学·经济·社会;2003年04期
8 刘义青;环境权及其在我国的法律实践[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侯巍巍,马波;从环境权的属性看环境法的完善[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1期
10 季理华,张勇;环境权的概念及其属性[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晓莉;;浅析动物能否成为环境权的主体[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江平;;多视角下的环境权[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邓小兵;;试论环境权保护中的知情权问题[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张燕;陈胜;;绿色小额信贷: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之新路径探讨[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门头沟区法院 张广;劳动者享有哪些工作环境权[N];北京日报;2014年
2 洪望;环境权的民间觉醒呼唤法律跟进[N];江淮时报;2006年
3 ;何为室内环境权[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4 陈小艳;为建立完整的环境权体系奠定宪法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吉斌;增设专章防治PM2.5应对“霾伏”[N];法制日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李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河地享有所有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东辉;关于劳动者工作环境权的法学思考[D];山东大学;2012年
2 姜琳洁;我国环境权救济机制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3 徐金锋;职场性骚扰之法律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8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6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