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安全
【摘要】: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思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价值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信息则意味着价值,信息泄露则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以大数据为例,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恰好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的存储和分析。而富有价值的信息在产生、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势必需要载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则是其赖以存续的客体。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遇威胁时,其信息安全也会面临挑战。因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建设起步较晚、专业技术落后、安全威胁严峻等方面,对其保护需要技术、管理、法律等措施多管齐下。本文所探讨的法律保护则是解决其价值层面保护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对其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正式出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2015年7月,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背景下,《网络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促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架构的完善。目前,明确定义,划定保护范围,梳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重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除引言外,本文一共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内涵进行概述。重点对信息、信息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等内涵进行划定和区分。笔者试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具有功能关联性、系统关联性、信息安全关联性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其立法基础和立法原则。通过公共治理理论、虚拟社会治理理论和网络主权理论,得出网络空间治理是未来国家治理的新方向和新阵地,确定网络空间的主权是其立法保护的前提。通过安全保护原则和比例原则进一步确立信息基础设施的立法方向和立法准则。为确立预防为主,安全并重,注重发展的立法理念打好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以美国为主的基础设施保护,并对其进行评析。美国相较于其他国家是最早关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保护的国家,立法体系也最为完备,立法过程也具有代表性。笔者梳理了美国近二十年所有的立法规定和政策战略,并重点翻译《爱国者法案》和《关键基础设施信息保护法》,总结出其具有法律调整对象列举化、法律原则强调公司合作信息共享化、法律内容侧重网络空间设施防护等特点,并提出应当为我国所借鉴。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立法现状方面,重点区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与《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反恐怖主义法》的联系与区别。在存在问题方面,笔者指出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保护力度薄弱,专门立法处于空白状态。最后一部分,笔者以大篇幅构建了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对策,根据国外经验和《网络安全法(草案)》,构划《网络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为“依法治网”提供基本依据和方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雄;浅谈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J];国防;2005年08期
2 陈文理;;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的模型构建与评价[J];岭南学刊;2012年03期
3 陈文理;;信息基础设施的逻辑结构、特点与发展模式选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09期
5 ;世界要闻[J];人民论坛;1995年04期
6 张志勇;;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智慧城市的发展[J];前进论坛;2013年12期
7 乌家培;信息——走向21世纪的通行证[J];长江论坛;1996年05期
8 ;人大代表关于加强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06期
9 赵晓丽;;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其效益实现探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斌 ,刘苏华 ,苏启寅;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热[J];党政干部学刊;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起耕;;关于推进锦州信息基础设施——锦州信息港建设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夏学知;张子鹤;张国平;;舰载信息基础设施与系统集成技术[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宋学文;;加快成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王长生;;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展望和发展策略[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五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凯;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刻不容缓[N];人民邮电;2012年
2 左蓉达 本报记者 徐伯元;信息基础设施搭建“智慧之桥”[N];大连日报;2014年
3 孙杨;我市将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N];常州日报;2011年
4 经伟;《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在北京通过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N];贵州日报;2013年
5 柯文;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呈“四化”特征[N];人民邮电;2014年
6 黄委“数字黄河”办公室黄委信息中心供稿;全方位构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丁少将;淮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永祥:信息基础设施共建要有制度保障[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黄文胜 丁青 孙维;信息基础设施运维及安全知识竞赛决赛开幕[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原诗萌 中国计算机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 刘保华;“智慧的地球”能撬动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李农;提升信息化能级要立足激励社会应用[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倩;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营辉;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立法保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荔;土地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架构设计[D];长安大学;2008年
4 吴丹;基于Geodatabase的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浩阳;基于WebGIS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研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5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8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