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隐蔽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7-12-17 09:18

  本文关键词:论隐蔽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


  更多相关文章: 隐蔽劳动关系 “三角”用工 劳动关系认定


【摘要】:所谓“隐蔽劳动关系”是指假造某种与事实不同的表面现象,以隐藏或扭曲真实存在的劳动关系,从而达到限制或削弱法律所提供的保护目的的劳动关系。国际劳工组织在2003年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在《雇佣关系的范围》报告中对隐蔽用工的行为予以了分析并提出此概念。鉴于隐蔽用工行为及隐蔽劳动关系的危害,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应当制定和实行国家政策与隐蔽用工做斗争,以确保对劳动者提供有效保护。综观我国,虽然现行法律及司法实践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对于隐蔽用工这种新型旨在规避劳动法律,逃避用人单位法律义务,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的行为的规制显然存在不足。本文即借鉴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对于隐蔽用工行为的研究和经验,结合我国隐蔽用工的现状,对我国隐蔽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规制进行探讨。本文的核心内容为:第一部分对隐蔽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隐蔽劳动关系的概念、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形式、危害性方面进行阐述,其中重点分析了隐蔽劳动关系在实践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以另一种法律形式掩盖劳动关系、以另一种工作形式掩盖劳动关系、以“三角”用工掩盖劳动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对于隐蔽劳动关系的研究情况,以及典型国家关于隐蔽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外隐蔽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经验。第三部分对我国现行隐蔽劳动关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总结出现行隐蔽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不完善、隐蔽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不健全、劳动部门监管不力、隐蔽劳动关系的受理程序存在缺陷四方面问题。第四部分结合前述分析,就我国隐蔽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完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确定隐蔽劳动关系责任的承担、加强隐蔽劳动关系的劳动监管、建立隐蔽劳动关系案件先行受理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良敏;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上海建立劳动关系联席会议制度[J];工会博览;2002年10期

3 聂党生;企业劳动关系要建立三方协调机制[J];工会博览;2002年22期

4 于冠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本质特征与调整机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童兆颖;;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格局新特点[J];工友;2002年05期

6 石美遐;;我国“入世”后的劳动关系走向[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7 肖振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8 罗家旭;对《试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几点看法[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9 张剑;此案的劳动关系是否具有连续性[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10 李俊霞,曾礼;我国劳动关系的变革与道德基础的重建[J];桂海论丛;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明婷;李录堂;;农村劳动关系初探[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安顺;均衡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陈静;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葛筠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安庆日报;2007年

4 王亚南;以劳动关系和谐促企业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5 张亚男 马泾洋;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司志通 孙文平 李晓君 记者 建勇;我市举行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授牌仪式[N];承德日报;2007年

7 李蕾;上海首次发布劳动关系和谐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杨海军 通讯员 骆天荣 韩金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交流会召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寿爱华;浅谈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张彦宁;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9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299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