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中国陆地边疆的法治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8-01-18 12:36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陆地边疆的法治文化认同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陆地边疆 法治文化认同


【摘要】: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文化认同是指社会公众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法治模式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当前,中国陆地边疆因市场化、城镇化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民族人口结构变化,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传统道德秩序的消解和改造,破坏社会有序化的分化、渗透、犯罪等边疆特殊性问题日益凸显。这就意味着置于边疆社会特殊的文化空间和法治环境之中审视法治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边疆的实际情况,从边疆法治文化认同的背景、内涵、基本要求、作用机理、层次结构,以及在边疆治理中的价值体现等几个方面对中国陆地边疆的法治文化认同问题予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到以法治文化认同为突破口的必要性,其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国家认同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法律角色认同。
[Abstract]: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general sense refers to the public on the rule of law as a form of cultural pattern recognition, respect, acceptance and intern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land border China due to market, and more by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urbanization,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 culture, diges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moral order, destr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rderly social infiltration, special crime border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means that in the frontier society special cultural space environment o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cultural identity,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frontier the rul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basic requirement, function mechanism,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several aspects in frontier governance embodies the value of the rule of law such as the land border Chinese 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an be seen as a necessity for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s a breakthrough. It helps enhanc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a Chinese citizen and the legal role recognition derived from it.

【作者单位】: 云南中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4CZZ03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边境地区法治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3Y248)阶段成果 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2013年度云南省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资助
【分类号】:D633;D927
【正文快照】: 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文化认同是指社会公众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法治模式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中国陆地边疆1的法治文化认同由于被置于边疆这一特殊区域的文化空间和法治环境之下予以审视,因而必然表现出不同于内地的自身特点。简而言之,边疆法治文化认同就是在边疆社会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仲;;论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2 刘树桥;;当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省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3 李志强;何忠国;;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J];红旗文稿;2013年07期

4 李春明;;市民社会视角下当代中国法治文化认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林;;中国语境下的文化与法治文化概念[J];新视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慧;;“口语”的革命动力学——略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汶庆;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姆斯·L·吉布森,阿曼达·古斯;新生的南非民主政体对法治的支持[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2期

2 李瑜青;;传统儒学对法治文化构造的价值[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1期

4 刘斌;;当代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刘斌;;法治文化三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陈仲;;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J];社科纵横;2009年09期

7 胡志民;;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黎桦,王天民;理性与道德:法治文化的二元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志富;陈艳;;儒家法文化的现代法治价值[J];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熊金祥;法治国家与外域法律文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刚;[N];法制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郑键 郑博超 王地;[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乾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文化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5期

2 齐艳苓;;法治文化及其培育探析[J];理论月刊;2007年06期

3 胡志民;;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赵学昌;;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5 刘斌;;当代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吴军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国司法;2008年01期

7 王淑琴;白玉博;;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司法;2008年01期

8 殷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强化人本意识和机制创新[J];中国司法;2008年12期

9 胡建华;;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登桥;;增强公民意识与建设法治文化刍议[J];理论建设;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忠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盛清才;盛楠;;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及路径选择[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盛清才;;塑造海洋法治文化,提升海洋文化研究[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盛清才;;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6 孙育玮;;培育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都市法治文化[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李飞;;论政治和法治文化对律师文化的影响[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海关法治文化浅议[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9 文兵;;漫谈法治文化[A];贵州法学(总第8期)[C];2014年

10 田向党;;以“五个结合”促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以明珠集团为例浅析企业法制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中国水文化(2013年第5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金虎邋华晔;各界人士畅谈法治文化建设[N];江阴日报;2008年

2 陈旭邋马从奎 王志高 陈广娟;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江阴召开[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周龙;省法治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澄召开[N];江阴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温淑萍;无锡将“法治文化”提到城市建设首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5 陶金虎邋郑英;法治文化成为江阴城市文化新座标[N];江阴日报;2008年

6 陈旭 马从奎 王志高;交流研讨法治文化工作 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N];今日信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景秋;法治文化的“酵母效应”[N];无锡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法治文化建设成效彰显[N];无锡日报;2008年

9 高斌 周龙;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向乡镇全面延伸[N];江阴日报;2008年

10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林 辽宁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 李玮 刘东升 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官丕亮 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立青 安徽大学法律系教授 邢燕;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努力率先建成“法治城市”[N];无锡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以明;论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路径[D];四川大学;2006年

2 孟娟;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法治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萍;企业法治文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杨金光;契合与共生:文化软实力语境中的中国法治文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陈爽;试论英国法治文化的形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6 田政;当代法治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复卫;分化社会视野下法治文化的整合追求[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徐慧敏;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刘香;中国行政机关的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晓萌;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的社会效益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1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41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