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科技法的理论体系构架——以克服科技创新市场失灵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25 19:38

  本文关键词: 科技创新 市场失灵 科技法体系 出处:《法学论坛》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基础研究创新属于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来提供,科技创新成功与否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创新成功还可能被他人盗用,加之创新过程中还存在次优创新倾向和创新倾覆等现象,由此导致科技创新市场的自助机制无能为力,产生外溢性失灵、消费性失灵、排他性失灵和创新过程失灵四种市场失灵样态,因此,科技法体系相应地由矫治外溢性失灵的科技投入法、矫治消费性失灵的政府采购法、矫治排他性失灵的知识产权法和矫治创新过程失灵的合作研究法四个二级法律部门构成。
[Abstract]:Because the basic research innovation belongs to the public goods cannot be provided by the marke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ccess or not faces the huge uncertainty, once the innovation success may also be embezzled by othe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such as the tendency of sub-optimal innovation and the overturning of innov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powerlessness of the self-help mechanism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rket, the spillover failure and the consumptive failure. Exclusive failure and innovation process failure are four kinds of market failure patterns. Therefore, 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 is correspondingly made u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method which corrects spillover failure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that corrects consumption failure. There are four secondary legal department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which corrects the exclusiveness failure and 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law which corrects the failure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论科技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基于克服市场失灵的视角》(13YJA820055)的部分成果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资助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D922.1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以法律手段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最大化已成为各国立法的重心。与此相呼应的是,学术界也逐渐掀起了科技法理论与制度研究的热潮。从国外研究来看,美国法学界关于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律制度基础理论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引狮;;中国——东盟知识产权法律协调机制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2 史山山;华国庆;;财税法视角下促进科技自主创新之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3 邵伯定;;科技立法是科技兴业的法律保证——兼论科技法中的几个问题[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4 卢冠豪;;从科技权力与科技权利看科技法——读《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5 冯文生,冯兆蕙,王荣菊;科技法的微观运行机制管窥[J];河北法学;1999年01期

6 叶卫平;;略论科技法的价值目标[J];科技与法律;2007年03期

7 杨丽娟;陈凡;;当代科技法形态演化趋势的理论探析——侧重为技术立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8 王丛虎;;论我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6年06期

9 张宇润;王学忠;;科技法的定位和价值目标[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阳东辉;;论科技创新外部性的法律干预进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郭洪波;;论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法律环境建设[J];财会月刊;2009年36期

3 周飞雪;;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9期

4 唐东会;;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机理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05期

5 刘长秋;;论生命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兼对我国生命法学研究的未来展望[J];东方法学;2008年05期

6 余元玲;;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机制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沈欣;;自主创新导向的政企联动机制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马海涛;;税收收入高增长等若干问题断想[J];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02期

9 黄国群;;知识产权2.0时代的特点、挑战及应对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07期

10 乔兴旺;;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伟巍;郑锦宜;;激发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继军;;浅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中企业的商标保护策略[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阳光辉;科技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廖少纲;自主创新软环境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刘俊杰;大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SD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沈秀芹;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中兴;基于政府R&D投入效率增进的后发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赵小平;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D];山西大学;2012年

9 张国旺;黑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向明;关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软件正版化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力毅;政府采购的执行条件与障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吕萍;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骆旭华;基于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绩效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王安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萍萍;我国人类基因技术立法规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7 肖文祥;专利投机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宋秀坤;论版权商业价值的评估[D];复旦大学;2011年

9 马浩轩;网络游戏作品抄袭的侵权判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沈晶晶;汽车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广峰,胡小红;公共经济法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宫国鑫;娄成武;;论技术的行政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陈汉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理论[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02期

4 陈敏;刘国华;孙雁冰;;科技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我国八大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柳福东,蒋慧;中国和东盟诸国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胡海波;;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冯文生,冯兆蕙,王荣菊;科技法的微观运行机制管窥[J];河北法学;1999年01期

8 阳东辉;;论建立我国的公司僵局临时董事救济制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9 严明清;关于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3年08期

10 叶美萍;促进科技进步的财税政策评价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礼果;论科技法的产生及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侯纯;;科技法的价值目标[J];科技与法律;2008年03期

3 卢冠豪;;从科技权力与科技权利看科技法——读《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4 孙玉荣;;科技法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5 倪正茂;;科技法定义论析[J];法治论丛;1989年03期

6 罗玉中;论科技法的含义、结构和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7 陈乃尉;略论科技法调整对象[J];科技与法律;1991年04期

8 芦琦;关于科技法调整对象的法理探讨[J];科技与法律;1991年04期

9 曹昌祯;;再论科技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双重关系的特征[J];法治论丛;1991年05期

10 芦琦;;关于科技法调整对象的法理探讨[J];法治论丛;199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宁 杰;“科教兴国”的法律之维[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万霞;为科技迅跑铺设法制轨道[N];湖北日报;2005年

3 于小晗 刘莉;科技执法迫切需要复合型法官[N];科技日报;2003年

4 赵广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 加强科技法治建设[N];西部法制报;2006年

5 李秀平;罗玉中:把科技法送进中南海[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娟;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喜平;我国科技法立法倾向偏离与匡正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崔璀;论科技法的生态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搏;论科学不端现象及其法律应对[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学宁;科学技术与法律的关系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李真;我国科技立法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3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63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