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遗产化生活中的自主力量——一个苗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00:11

  本文选题:文化遗产保护 切入点:自我主导发展模式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村寨的日常生活经由现代民族国家的价值淬取后进入到"文化遗产"的体系。围绕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村寨民众的生活也自此进入到"遗产化"的发展历程之中。通过考察一个苗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历程,力图呈现:在超越传统认知范畴、谈判能力和驾驭能力的遗产运动浪潮中,民众动用了怎样的智慧和资源予以应对。并从全球化、国家化和现代化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村民自主发展模式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Abstract]:The daily life of the ethnic village has entered the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after the value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has been quenched. It revolves around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ife of the village people has since entered into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By examin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Miao village, the author tries to show that: beyond the traditional cognitive category, What kind of wisdom and resources did the people use to deal with the legacy movement of negotiation and maste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lemma of villager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项目号:10CG101)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项目号:11&ZD1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坤冰;;村寨博物馆中文化的展示与想象——以贵州雷山上郎德村寨博物馆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2 曹兴平;;贵州民族旅游村寨社区居民的社区感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3 杨正文;;从村寨空间到村寨博物馆——贵州村寨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朱晓阳;谭颖;;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坤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以“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尼洋阁的项目实施过程为例[J];中国博物馆;2009年04期

2 张海;;民族村寨旅游下的社区参与模式——以贵州西江控拜银匠村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年05期

3 杨建春;吴建国;;民族村寨旅游管理制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4 梁振华;齐顾波;李小云;;回族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户社会适应——基于宁夏南部山区张村的个案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葛米娜;;“活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地区非遗保护耦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6 张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的重述[J];文化遗产研究;2011年00期

7 方劲;;可行能力视野下的新阶段农村贫困及其政策调整[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1期

8 李欣华;吴建国;;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9 李欣华;吴建国;;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贵州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10 严登才;施国庆;伊庆山;;水电开发与少数民族移民发展——以广西红水河岩滩库区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立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野下的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王为径;发展在村庄:历史与民族志视角下的农村变迁分析(1978-2013)[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陈世栋;废墟上的契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罗江月;中国农村贫困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明刚;遗产何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袁长庚;B超的隐喻:对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妇幼保健服务的人类学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段希莹;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王智鑫;旅游经济运作背景下民族文化的调适[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5 李游;做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学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倩;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3年

7 赖雪芳;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的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吴静文;民族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方舟子;;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名义[J];当代人;2006年12期

3 李政亮;;科学的殖民展示[J];读书;2006年03期

4 吴正光;庄嘉如;;谈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J];中国博物馆;1985年01期

5 吴正光;贵州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开发[J];古建园林技术;1996年01期

6 庄孔韶;;重建族群生态系统:技术支持与文化自救——广西、云南的两个应用人类学个案[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7 杨慧;;资本的蜿蜒之路(上)——乔万尼·阿瑞吉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8期

8 吴正光,庄嘉如;在贵州发展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设想[J];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04期

9 吴正光;郎德寨苗族的传统美德[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10 朱健刚;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文璞;;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J];民族遗产;2008年00期

2 魏美仙;;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的意义阐释——以大沐浴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罗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传统农民的转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5期

4 梁爱文;周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探究——以云南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5 程青;;藏族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四川甲居藏寨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3期

6 李嬴铭;吴忠军;张鲜艳;;基于循环经济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以龙胜平安寨为例[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7 胡艳丽;;民族非遗与民族村寨旅游双赢刍论——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民族论坛;2013年04期

8 黄艳萍;谢会强;董海涛;;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贺祥;顾永泽;郭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协同发展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2 叶春;;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耗散结构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何恩红;规范民族村寨旅游[N];贵阳日报;2008年

2 陈明媚;环境保护是民族村寨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N];贵州日报;2005年

3 秦纪民 见习记者 王菡娟;旅游已是寻常燕飞入千万百姓家[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张冠群;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村民的利益保障机制问题[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白明彦;贵阳市大力推进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建设[N];贵州民族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震;注重特色 加快发展[N];贵阳日报;2008年

7 杨树洁 本报记者 成嘉廷;合作共赢惠民生[N];贵州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琳;老寨古村换新颜[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和谐度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曹承娥;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贾君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田运海;湘西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5 向明;基于社区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国麒;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亮;基于体验视角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彦红;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战略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6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