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损害赔偿中的损害鉴定制度与赔偿标准的完善
本文选题:医疗纠纷 + 医疗损害责任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过去,在中国,医疗工作者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但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殴打、伤亡等血腥暴力事件的发生,他们的职业俨然已成为中国新的高危行业之一。 对于政府、医务工作者及患者三方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一个均输的结果。为了遏制此类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但作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应尽快从法律制度层面抓紧完善处理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尤其是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之医疗损害鉴定机制、医疗损害赔偿标准两大体制应当尽快完善,立法机关应尽快针对这两个核心环节对《侵权责任法》的不明确之处做出明晰化,最高司法机关应当做出相应的较为细化的司法解释,进而促成建立高效、公正、合理的医疗纠纷解决体系。消除医患矛盾形成的土壤,促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Abstract]:In the past, in China, medical workers were known as "angels in white". But in recent years, their careers have become one of China's new high-risk industries, following a series of bloody violence against medical workers such as beatings and casualties. For the government, medical workers and patients, this situation is a losing result. In order to curb such incidents of violence against medical personnel,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ssued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opinions on punishing crimes and crimes related to medical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maintain normal medical order, bu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resolving mechanism of medical disputes from the legal system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In particular, the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of medical damage caused by medical disputes and the two major systems of med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impr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legislature should clarify the ambiguity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in view of these two core link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 highest judicial organ shoul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more detail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justice. A reasonable medical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Eliminate the soil that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forms, promot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D922.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雷;;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形态的关系及适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林艳琴;丁清光;;完善私营企业财产权利的法理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松;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兼评《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行燕舞;论反不正当竞争请求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欧阳文东;肖静;;民间习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先芸;王海凤;;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朱铭来;练姿秀;王惠君;;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林纯青;;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孙世光;;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马永双;宋晓丽;;仲裁协议效力论 基于2006年仲裁法司法解释和2005年贸仲仲裁协议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齐宁;;基于村民主体性视角中村民自治的行政法构想[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姚远;技术标准下的专利联盟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f
本文编号:1785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8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