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5 07:19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保存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这关系到我国的文化安全、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然而由于保护手段的单一和立法的滞后,导致我国的文化遗产出现传承断裂,甚至消失的现象。为此,在《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这些法律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本文在当前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理论的基础上,在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省的文化生态保护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法制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提出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对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研究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对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生态平衡、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提出建立我国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在对我国文化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现状找到文化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梳理出文化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四部分,对国外部分国家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经验对比剖析,从其文化生态保护补偿中得到启示,为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立法提供经验。 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我国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法律对策建议。从加强全民教育,提高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的意识着手,通过对文化生态保护补偿原则、方式和途径的阐述,,提出了我国文化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6
本文编号:2572948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邓辉;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3 刘建华,姚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4 李晓秋;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7期
5 张术麟;我国民族民间无形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苏东海;论坛小结[J];中国博物馆;2005年03期
7 郑四渭;贝勇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8 张建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马洪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本文编号:257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57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