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方立法促进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7:36
【摘要】:彝文古籍作为我国彝族人民主要的历史文化承载方式,其具备彝族人民所独有的文化艺术特性以及彝族文化内涵。彝文古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针对彝族聚居区及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民俗、宗教等等彝族社会各方面的演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贵州省的彝文古籍有着存量较大、品质较高、独具特色的特点,例如享誉国内外的《西南彝志》和《爨文丛刻》就翻译出自黔西北毕节地区。截至目前,1982年颁布实施(1991、2002、2007、2013、2015年历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5年出台(2015年修正)的《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推动贵州省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上述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更多的是针对非文献资料的保护与利用,比如“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等,而能够应用到保护古籍方面的规定相对而言较少,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文古籍数量日渐减少,其抢救和保护形势极其严峻。彝文古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流失、损毁,将给社会、子孙后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资源同样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护,走法治化道路势在必行。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讲述了本论文的选题原由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等内容;第二部分围绕本文的调查研究情况进行阐述,包括选择毕节作为调研点的理由、调查研究的经过及调研方法;第三部分,首先对彝文古籍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其次对调研所收集到的数据根据数量、损毁情况、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情况、彝文古籍相关利用情况以及法规保护情况进行整理,最后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掘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现状中的问题;第四个部分主要是针对数据分析后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部分对贵州省地方立法层面对于古籍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梳理,进而结合现有法规提出解决当前古籍保护工作的燃眉之急的对策,除此之外还提出了以毕节市为试点制定《毕节市古籍保护办法》的建议,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问题。本文经过一系列的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及分析,进而从贵州省地方立法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起到对贵州省彝文古籍乃至其他民族古籍保护与利用的促进作用,并充分发挥古籍的文化价值,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民族优秀文化大放异彩。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7;D922.16
本文编号:2620484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7;D92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辉;李全华;李仲良;;彝文古籍数字化保护及利用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05期
2 高建辉;李全华;余正祥;李仲良;;彝文古籍保存现状及其数字化保护中面临的难题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年01期
3 张盈盈;;彝文古籍整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兰台世界;2016年01期
4 杨子奇;;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陈兴才;朱建新;;黔西北彝文古籍整理的难点和主要方法[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文启扬;;浅谈彝文古籍收集整理面临的问题及人才培养的紧迫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9期
7 东潇;黄卫华;;黔西北彝文古籍及其文献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8 何培育;刘达;;古籍整理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J];出版广角;2013年06期
9 朱文旭;;彝文古籍及其研究价值[J];兰州学刊;2012年05期
10 文永辉;卫力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若娴;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档案文献资源保护[D];云南大学;2016年
2 索帅;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魏舰;论西南少数民族文献的保护与利用[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62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