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救济研究
本文关键词: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关系着近14亿人口的深切福祉。尽管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也实现了“十一连增”,但食用农产品致害事件仍时有发生,如2010年的毒豇豆就造成数人急性中毒。我国现实立法虽设置了大量外部性投入行为的规制条款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惜的是我们舌尖上的安全阀门仍没有拧紧。因此对受污染食用农产品进行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农业生产行为不仅会带来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间接造成食用农产品受到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致害。我国现有农业侵权救济法律过于笼统,无力破解因农业生产者责任能力低下无力满足受害者求偿的窘境。利用社会化的损害救济制度可以实现农业环境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分配与消化,农业环境责任保险进入笔者视野。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概述,引出食用农产品概念及其与食品的区别;第三部分分析了食用农产品损害的耦合性;第四部分探讨了引入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救济食用农产品损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第五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设计;最后部分是结语,展望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未来。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环境损害救济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12-17
- 1.3.1 国外研究概况12-14
- 1.3.2 国内研究概况14-16
- 1.3.3 国内外研究评析16-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
- 1.5.1 研究思路17
- 1.5.2 研究方法17-18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法律19-24
- 2.1 农产品19-21
- 2.1.1 外国法19-20
- 2.1.2 国内法20
- 2.1.3 农产品定义20-21
- 2.2 食用农产品概念辨析21-22
- 2.3 食用农产品安全法律规制22-24
- 2.3.1 食用农产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成效22
- 2.3.2 食用农产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足22-24
- 第三章 食用农产品损害理论分析24-32
- 3.1 环境损害与食用农产品损害24-25
- 3.2 食用农产品损害的耦合性25-30
- 3.2.1 农业生产者身份的耦合性25-27
- 3.2.2 食用农产品损害行为原因力耦合27-28
- 3.2.3 损害过程耦合致难以判明真正加害人28-29
- 3.2.4 损害行为的致灾性耦合29-30
- 3.3 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特征30-32
- 3.3.1 有危害之虞的现代农业生产的社会正当性及准公益性30-31
- 3.3.2 侵犯客体的私益性31
- 3.3.3 侵害过程的隐秘性和连续性31
- 3.3.4 归责原则的严格性31-32
- 第四章 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救济32-39
- 4.1 食用农产品损害救济的社会化32-34
- 4.1.1 环境侵权救济社会化的必要性32
- 4.1.2 食用农产品损害保险救济的优越性32-34
- 4.2 食用农产品损害与农业环境责任保险34-35
- 4.3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35-36
- 4.3.1 农业环境风险与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内在关联35
- 4.3.2 我国农业环境侵权救济中的突出问题35
- 4.3.3 保险业应当承保食用农产品损害赔偿责任风险35-36
- 4.4 食用农产品损害赔偿责任适用农业环境责任保险的关键问题36-39
- 4.4.1 可保险性36-37
- 4.4.2 道德风险37
- 4.4.3 逆向选择37-39
- 第五章 对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的进一步思考39-46
- 5.1 构建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路39-40
- 5.1.1 构建农业环境责任保险的价值取向39-40
- 5.1.2 立法体例安排40
- 5.2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的运行设计40-42
- 5.2.1 保险性质40-41
- 5.2.2 承保机构41
- 5.2.3 承保范围41-42
- 5.2.4 投保方式42
- 5.2.5 构建再保险机制42
- 5.3 食用农产品损害的保险救济适用问题42-46
- 5.3.1 完善相关立法42-43
- 5.3.2 配套制度设计43
- 5.3.3 转基因农产品侵权责任的排除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斌;;环境责任保险发展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2 喻莎;;浅析环境责任保险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3 秦桂芬;;在中国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4 苏如飞;;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模式——以利益平衡为视角[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秦国辉;;环境责任保险为何叫好不叫座[J];法人杂志;2009年05期
6 张晓文;;环境责任保险的公益性[J];政法论坛;2009年04期
7 金霞;;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J];求实;2009年S1期
8 戚道孟;周庆春;;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王青媛;张松霞;;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付艳;;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效;;我国室内环境责任保险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郁晓冬;;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张雷;;环境责任保险之“道德风险”预防探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4 谢甲锋;陆志明;钱冬;;论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对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张墨;;关于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孟春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王凌翔;何再涛;;论建构我国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斌;;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9 陈冬梅;夏座蓉;;环境污染风险及其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立琴;;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势在必行[N];衡水日报;2007年
2 雷越;加快推进环境责任保险强制步伐[N];中国保险报;2009年
3 于东杰 于海霞 周运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模式研究[N];中国保险报;2010年
4 于东杰 于海霞 周运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模式研究[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于东杰 于海霞 周运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模式研究[N];中国保险报;2010年
6 冯文辉 陈婷;关于我国构建环境责任保险的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责任保险国家立法突破在即[N];法制日报;2010年
8 兰东娟;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 孙兴国 杜文娟;论环境责任保险[N];法制生活报;2013年
10 吴敏;谈环境责任保险[N];金融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游桂云;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与定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陶卫东;论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张丛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陆幼辰;环境责任保险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郭海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翟胡萍;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尹璇;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金晓洁;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8 付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汤伟;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李佳欣;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救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7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