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期权腐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9:23
   近年来,由于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就有一些利益熏心的腐败分子既不甘心放弃谋取私利,又担心东窗事发,于是“期权腐败”这类创新腐败方式便应运而生。所谓“期权腐败”,是指职务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互相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给予回报。与传统的“现货”腐败相比,“期权腐败”因其期约性的特征,从而具有较强的预谋性、纠合性、因而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增大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度,提高了腐败的安全系数,所以深为许多腐败分子所青睐,于是近年来这种腐败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深入研究“期权腐败”的特征和规律,探索和把握其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有效预防和惩治期权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情势下,政府在经济规划中的主导作用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旧占主导地位,这类资源配置的行政垄断,极易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其次,行政垄断,不只体现在行政权力在经济领域的垄断,还有一方面则是机关内部少数领导干部甚至“一把手”的话语权垄断的问题,决策成为“一言堂”,实际上意味着领导人可以随时随意破坏组织结构及程序规则,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决策层的意志。这种情况就导致“一把手”成为社会逐利群体进攻的主要目标,成为金钱腐蚀的主要对象,由此很容易导致“一把手腐败”。通过对“期权腐败”概念、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由于“期权腐败”的特殊性,腐败变现阶段才是应该重视的阶段。由此针对期权腐败的第三阶段,即请托人按照事先的约定兑付“回报”,需要对此阶段严格监督,对离职人员的限制也应完善立法。参考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针对离职公务员的从业限制规定,联系我国颁布的《公务员法》、《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和《监察法》,重新规定离任后从业的限制时间、限制范围、具体的处罚和监管,以及保护离职公务员的正当权益的条款,把离职公务员的剩余公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惩治期权腐败。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雄柏;;“制度反腐”沉思[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蒋国宏;;中国传统感恩思想与期权腐败[J];廉政文化研究;2015年04期

3 杜雄柏;;性贿赂原因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蒋国宏;;期权腐败生成的传统文化因素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5 何家弘;;反腐败的战略重心与官员财产公示[J];法学;2014年10期

6 王天笑;;期权腐败的利益冲突诱因及其矫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杜雄柏;;关于编织限制权力“制度笼子”的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李炳毅;吕文丽;;“期权腐败”行为的分析与治理——“刮骨疗毒”、“热炉法则”之镜[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9 汪全胜;张們;;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10 赵秉志;;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J];当代法学;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金来;叶欣;;永葆政治本色 正确发挥“余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

2 周军;;斩断期权腐败变现之路[N];贵州政协报;2018年

3 龚亮;;搞期权腐败?此路不通[N];光明日报;2017年

4 华宁;;让搞期权腐败者付出沉重代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

5 何鼎鼎;单士兵;;设立辞职红线,拒绝“期权腐败”[N];人民日报;2017年

6 吴林红;;扎紧“期权”腐败的制度笼子[N];安徽日报;2017年

7 鲁生;;辞去公职不代表远离约束[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

8 祝乃娟;;规范公务员离职从业避免“旋转门”腐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

9 李英华;;如何让“期权腐败”无法变现[N];检察日报;2013年

10 刘志勇;;惩治期权腐败应进行制度升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本文编号:2819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819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