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行使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0-12-08 06:52
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关系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者自发维权的意识随之不断提高。传统的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已无法适应劳动者及时寻求权利救济的需要,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作为劳动者及时对抗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手段,已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沿着权利本身的逻辑脉络,依次探讨权利的概念、内容、行使和实现,对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相关法律问题加以研究:第一部分,对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理论知识进行概述,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明确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涵义、构成要素和法律属性。通过介绍民法中的抗辩权理论和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原则,阐释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法理渊源。在对比国内外关于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立法现状后,反思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备之处,为权利的现实行使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行使范围和要件进行探索,首先界定了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违法违规延长工作时间、其他涉及侵犯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劳动关系核心领域且亟需...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2012-2016年全国劳动报酬争议仲裁案件受理情况??T:2012-2016《中国劳动统计鉴》中“历动人事议裁情况”部分
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记载的数据来看,2012-2016年期间,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均已大幅度超出四十个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C见图3.?2),??说明延长工作时间已经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趋向。 ̄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临时性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补充提供劳动义务的行为并非常态化,应??急性指基于用人单位经营的迫切性需要而请求劳动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提供劳??动义务。M71从实践争议来看,除在《劳动法》第四十二条所规定的情形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受哏制外,用人单位并未严格遵循临时性和应急性的原则,滥用管理??权要求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现象屡见不鲜,表现在未经协商程序强制延长工作??时间、要求劳动者超时延长工作时间等。因超出劳动法规定而延长工作时间造成??的劳动者持续性体力损耗、“过劳死”等现象不断涌现,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人身权。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承载了经济利益,而劳动者的休息权承载了??人身权利,两者相较,后者明显具有优势地位,笔者认为,此处的人身权不仅指??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也包括精神性人格权,过度的延长工作时间将极大影响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者争议行为的法治化探析[J]. 章惠琴.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2)
[2]社会法领域适用公益诉讼之证成[J]. 冯彦君,汤闳淼.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7)
[3]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路径选择:以去私法化为中心[J]. 杨复卫. 中国劳动. 2016(12)
[4]劳动法视野下社会协商制度的构建[J]. 林嘉. 法学家. 2016(03)
[5]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J]. 郑晓剑. 中国法学. 2016(02)
[6]劳动法上的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J]. 赵艺璇.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01)
[7]论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的可诉性[J]. 张圆,熊思豪,林贞,王林望. 中国劳动. 2015(22)
[8]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制度的理论悖论与现实困境——“裕元事件”引发的思考[J]. 董保华,李干. 法学. 2015(01)
[9]劳动者忠实义务论[J]. 许建宇. 清华法学. 2014(06)
[10]论劳动基准法的法律效力[J]. 林嘉,陈文涛. 清华法学. 2014(04)
博士论文
[1]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金哲.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劳动者私力救济的正当性[D]. 刘艳璟.天津商业大学 2017
[2]员工举报行为的法律调整[D]. 谢肖肖.武汉大学 2017
[3]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规制研究[D]. 孟会洁.西南政法大学 2016
[4]工资支付法律问题研究[D]. 王天心.吉林大学 2015
[5]劳动合同中的抗辩权研究[D]. 郭俊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465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2012-2016年全国劳动报酬争议仲裁案件受理情况??T:2012-2016《中国劳动统计鉴》中“历动人事议裁情况”部分
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记载的数据来看,2012-2016年期间,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均已大幅度超出四十个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C见图3.?2),??说明延长工作时间已经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趋向。 ̄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临时性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补充提供劳动义务的行为并非常态化,应??急性指基于用人单位经营的迫切性需要而请求劳动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提供劳??动义务。M71从实践争议来看,除在《劳动法》第四十二条所规定的情形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受哏制外,用人单位并未严格遵循临时性和应急性的原则,滥用管理??权要求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现象屡见不鲜,表现在未经协商程序强制延长工作??时间、要求劳动者超时延长工作时间等。因超出劳动法规定而延长工作时间造成??的劳动者持续性体力损耗、“过劳死”等现象不断涌现,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人身权。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承载了经济利益,而劳动者的休息权承载了??人身权利,两者相较,后者明显具有优势地位,笔者认为,此处的人身权不仅指??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也包括精神性人格权,过度的延长工作时间将极大影响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者争议行为的法治化探析[J]. 章惠琴.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2)
[2]社会法领域适用公益诉讼之证成[J]. 冯彦君,汤闳淼.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7)
[3]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路径选择:以去私法化为中心[J]. 杨复卫. 中国劳动. 2016(12)
[4]劳动法视野下社会协商制度的构建[J]. 林嘉. 法学家. 2016(03)
[5]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J]. 郑晓剑. 中国法学. 2016(02)
[6]劳动法上的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J]. 赵艺璇.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01)
[7]论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的可诉性[J]. 张圆,熊思豪,林贞,王林望. 中国劳动. 2015(22)
[8]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制度的理论悖论与现实困境——“裕元事件”引发的思考[J]. 董保华,李干. 法学. 2015(01)
[9]劳动者忠实义务论[J]. 许建宇. 清华法学. 2014(06)
[10]论劳动基准法的法律效力[J]. 林嘉,陈文涛. 清华法学. 2014(04)
博士论文
[1]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金哲.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劳动者私力救济的正当性[D]. 刘艳璟.天津商业大学 2017
[2]员工举报行为的法律调整[D]. 谢肖肖.武汉大学 2017
[3]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规制研究[D]. 孟会洁.西南政法大学 2016
[4]工资支付法律问题研究[D]. 王天心.吉林大学 2015
[5]劳动合同中的抗辩权研究[D]. 郭俊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4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0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