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发布时间:2021-02-28 21:20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高速发展,新兴的换脸技术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全民的社会恐慌,同时伪造的图像与视频肆意滥用不断试探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底线。本文提出此技术潜在的社会问题,研究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流程,探究其威胁公共信息安全、伦理价值观、社会秩序等各种社会与法律的风险,总结世界各国对换脸技术的态度与应对措施,借鉴他国应对策略中的宝贵经验,就我国当下立法与应对措施尚缺针对性的问题,提出增强信息素养与强化责任等多手段整体性规制方法。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20,(1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概述
(一)换脸技术概念与原理
(二)换脸技术的流程
(三)换脸技术的应用
三、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安全隐患与法律风险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1.个人信息泄露与身份伪造
2.对个人肖像权、名誉权和著作权的侵犯
(二)威胁社会伦理价值观
1.身份结构与商品化
2.真伪信赖危机
(三)危害社会秩序稳定
1.辐射领域行业危机
2.公共信息污染
3.政治稳定与国际秩序破坏
四、国外应对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现状与启示
(一)加拿大
(二)欧盟
(三)美国
五、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增设人工智能领域立法
(二)技术打假,开发破解系统
(三)发挥媒介把关人作用,强化行业自律
(四)刚柔并济,丰富规制手段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J]. 王禄生. 东方法学. 2019(06)
[2]人脸识别技术及其安全性综述[J]. 王飞龙.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2)
[3]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 党家玉. 信息安全研究. 2017(12)
[4]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研究——兼述欧盟对Facebook面部识别技术的调查[J]. 陈盼. 研究生法学. 2013(04)
本文编号:3056471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20,(1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概述
(一)换脸技术概念与原理
(二)换脸技术的流程
(三)换脸技术的应用
三、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安全隐患与法律风险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1.个人信息泄露与身份伪造
2.对个人肖像权、名誉权和著作权的侵犯
(二)威胁社会伦理价值观
1.身份结构与商品化
2.真伪信赖危机
(三)危害社会秩序稳定
1.辐射领域行业危机
2.公共信息污染
3.政治稳定与国际秩序破坏
四、国外应对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现状与启示
(一)加拿大
(二)欧盟
(三)美国
五、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增设人工智能领域立法
(二)技术打假,开发破解系统
(三)发挥媒介把关人作用,强化行业自律
(四)刚柔并济,丰富规制手段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J]. 王禄生. 东方法学. 2019(06)
[2]人脸识别技术及其安全性综述[J]. 王飞龙.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2)
[3]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 党家玉. 信息安全研究. 2017(12)
[4]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研究——兼述欧盟对Facebook面部识别技术的调查[J]. 陈盼. 研究生法学. 2013(04)
本文编号:3056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5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