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3:00

  本文关键词: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已经过去5年之久,但是核事故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终结。目前福岛核电站附近辐射量仍超标,污水仍在不断增加,可以说事故仍在持续。在这场核事故中遭受损害的民众不计其数,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其实,早在日本核电发展之初,即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原子能立法体系和核损害赔偿制度,整个核损害赔偿体系在实际应对损害赔偿时能正常运转,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问题。中国为了应对能源问题,也快速发展了核电事业,但是有关于核损害赔偿的法律近乎空白。鉴此,本文着力于考察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以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问题为例,分析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并在此基础上对照中国的立法现状,期冀为中国的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宏观概述,梳理核损害赔偿制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目的、责任原因、适用范围以及其与原子能法律体系的关系。第二部分以日本《原子能损害赔偿法》和《原子能损害赔偿协议法》为主要依据,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探究,介绍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中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免责事由、核损害赔偿的财务保证措施以及国家介入核损害赔偿的方式等问题。期望能够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的体系进行详尽的剖析。第三部分主要围绕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损害赔偿制度暴露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在整理各界对于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应有状态之诸多论说的基础上探讨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适用免责条款、如何划定核损害赔偿的请求范围、如何调整核损害赔偿财务保证制度以及是否设立国家补偿制度等问题。第四部分梳理了中国核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核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在此基础上,简单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找出我国在核损害赔偿立法方面的不足,并结合中国核能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中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日本 核损害 赔偿制度 中日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31.3;D922.67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4
  • 一、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概述14-22
  • (一) 核损害赔偿基础法律概念14-16
  • 1、核设施营运者与核事故14-15
  • 2、核损害15
  • 3、原子反应堆的运行15-16
  • (二) 核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16-17
  • (三) 核损害赔偿责任的责任原因17-18
  • (四) 核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18-19
  • (五) 核损害赔偿制度与原子能法律体系19-22
  • 二、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的体系22-37
  • (一) 核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22-31
  • 1、无过失责任原则与免责事由22-26
  • 2、无限责任原则26-28
  • 3、责任集中原则与求偿权28-31
  • (二) 核损害赔偿的财务保证措施31-34
  • 1、强制性财务保证制度31-32
  • 2、核损害赔偿责任保险32-33
  • 3、核损害赔偿补偿协议33-34
  • (三) 核损害赔偿的国家介入34-37
  • 1、国家援助措施34-35
  • 2、免责条款成立时的获赔途径35-36
  • 3、原子能损害赔偿纠纷审查会36-37
  • 三、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的争议问题——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动向37-47
  • (一) 核损害赔偿的免责事由37-40
  • 1、何谓“异常重大自然灾害”37-38
  • 2、各方的立场38-40
  • (二) 核损害赔偿的请求范围40-43
  • 1、界定基准40-41
  • 2、主要类型41-43
  • (三) 财务保证措施的调整43-45
  • 1、财务保证金额的提高43-44
  • 2、核损害责任保险的更新44-45
  • (四) 国家补偿制度设立与否45-47
  • 1、立法过程中的讨论45
  • 2、福岛核事故后的再讨论45-47
  • 四、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47-54
  • (一)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47-48
  • (二) 中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48-51
  • 1、核能相关立法现状48-49
  • 2、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49-51
  • (三) 对完善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启示51-54
  • 1、中日核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51-52
  • 2、对完善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启示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婧一;;保姆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1期

2 张耕,邓宏光;限制性损害赔偿制度初探[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3 王红梅;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有待完善[J];经济论坛;2004年11期

4 李国海;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5 王玉辉;日本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胡敏;;从“苏丹红”事件看我国消费者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7 王玉辉;;串通招投标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韩玎;黎小飞;;论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重构与完善——兼评《反垄断法》第50条[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9 郑瑞琨;徐鸿海;;浅谈我国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J];云梦学刊;2009年04期

10 田振洪;;从书判看唐代的损害赔偿制度[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迮宗蕾;;论道路外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的意义[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2 落志筠;;国内外核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我国的完善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王永杰;陈颖之;;论我国药品缺陷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任震宇;增设隐形损害赔偿制度[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2 记者 李晓波;中国核损害赔偿制度有待完善[N];中国保险报;2014年

3 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执行机构总经理 左惠强;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N];金融时报;2014年

4 杨维立;执行听证,何需制定损害赔偿制度?[N];法制日报;2009年

5 张伶;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构想[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杨锐;浅议工伤损害赔偿制度[N];贵州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振洪;汉唐时期的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邾小红;我国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邓琳;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黄娜;享乐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贾成成;论我国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爽;论环境侵权中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杭晓丽;威慑理论与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法经济学的研究进路[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曹原;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田松景;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冯培娟;私人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胡海燕;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