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反恐法视阈下我国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类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2:5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理论基础,结合GTD数据以及国内具体案例,确定我国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为公民人身和私有财产类、军警类、交通类、商业类和政治类。同时使用SPSS软件对应分析重点目标遭受恐怖袭击的动机,总结各类目标成为恐怖袭击重点对象的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有助于相关单位以此为依据,对重点目标及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保护,减少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文章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反恐法视阈下我国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类别研究


恐怖袭击目标分类发案数量及比例示意图(1)

动机,类别,目标,类目


袭击动机是恐怖分子选择袭击目标的主观心理因素。通过分析袭击动机可以明确恐怖分子在选择目标时的目的倾向,解决“目标为什么会成为重点”的问题。根据上文筛选得到的136起案件,本文进行动机指标的文本提取,分为宣扬民族独立、制造民族矛盾、圣战上天堂、扩大组织影响和获取武器五大动机。并利用SPSS软件对应分析动机与目标类别之间的关系,得到袭击动机和袭击目标类别对应表(表8)和关联对应图(图2)。从表8可知,袭击动机和袭击目标类别进行交叉分析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意味着二者有差异关系,有明确的关联性,可继续进行简单对应分析。而由图2可得,恐怖分子袭击不同的目标类别大多出于不同的动机。如公民人身与私有财产类目标与制造民族矛盾之间的距离最近,说明袭击该类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民族矛盾;交通类目标的袭击动机除了宣扬民族独立,多是为了圣战上天堂,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我国边防管理逐渐严格,使恐怖分子无法通过偏远地区的交通枢纽到达境外参与恐怖活动,因此他们便选择在交通枢纽就地发动袭击进行圣战,这在2014年“3·1”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中也可以明显得到印证;其次,扩大恐怖组织自身影响力这一动机与政治类目标距离最近、关联度最大,说明如果意图扩大组织影响,政治类目标是比较倾向的选择;对于商业类目标,可以发现除获取武器动机外,其他四种动机比例大致相同,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商业类目标都是恐怖分子比较青睐的目标类别;另外,军警类目标与想要获取武器的动机之间的关联度是最大的,说明二者之间联系最强,进一步说明恐怖分子如想获取武器,袭击军警类目标将会是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9·11”事件与全球恐怖主义治理[J]. 王庭东.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4)



本文编号:3127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127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