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和完善对策
发布时间:2021-08-19 17:37
行政复议为何能够与行政诉讼并列,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行政救济制度。究其根本,行政复议确实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优势所在。行政复议是因行政机关的不法侵害致使行政相对人权益受损,并应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提供救济。但我国的行政复议出现了发展瓶颈,本文阐述我国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功能及历史沿革,结合我国实际法律发展环境,分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进行性质上的重新定位,借鉴国外其他国家行政复议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提出了完善对策。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之所以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从根本上说是对行政复议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局限所造成的。对于行政复议制度性质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整个行政复议制度的认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性质应该说是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实际上其性质应该被归为准司法化。行政复议从功能上讲应具备两项:一是权利救济,一是内部监督。准司法化的性质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共同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以复议制度功能的角度审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便会发现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突出问题,如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不科学,行政复...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行政复议概述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功能
1. 行政复议的概念
2. 行政复议的特征
3. 行政复议的性质
4. 行政复议的功能
(二)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历史沿革
1. 近现代回顾
2. 当代演进
二、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 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不科学
1. 行政复议机构不独立
2. 行政复议决定缺乏公正性
(二) 行政复议范围过于狭窄
1.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有限
2.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不明确
(三) 行政复议程序不便于实际操作
1. 偏书面的审查方式
2. 非司法化的复议程序
(四)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不畅
1. 相互冲突的程序衔接
2. 复议终局模式限制当事人的诉权
3. 维持类决定以原机关为被告不合理
三、 国外经验的介绍与启示
(一) 国外行政复议制度介绍
1. 英国
2. 美国
3. 法国
4. 德国
5. 日本
(二) 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
四、 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对策
(一) 建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审理组织
1. 职权范围
2. 法律地位
3. 组成及议事规则
4. 审理方式
(二) 扩大行政复议范围
1. 扩大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
2. 明确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
(三) 健全行政复议程序
1. 完善行政复议的受理
2. 建立以查清案件事实为前提的复议审查方式
3. 完善复议调解制度
(四) 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
1. 行政复议成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2. 维持类决定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3. 取消复议终局模式
4. 相互冲突程序的合理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经验: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修改的思考[J]. 张胜利. 河北法学. 2012(05)
[2]日本行政不服申诉制度的变迁——我国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种参照[J]. 闫尔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3]清末新政中行政审判制度的解读[J]. 刘志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5)
[4]论行政复议的功能与构造——历史、现状与改进构想[J]. 卢护锋. 理论导刊. 2011(05)
[5]当代行政诉愿立法趋势研究——一个比较法的考察[J]. 章志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6]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应处理好四组关系[J]. 李洪雷. 法学研究. 2004(02)
[7]论中国行政复议的观念更新和制度重构[J]. 方军.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1)
[8]关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几个问题[J]. 汤惠媛. 理论月刊. 2002(10)
[9]德国行政复议制度探析[J]. 梁志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硕士论文
[1]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 伍良贵.湖南大学 2009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诉愿制度探略[D]. 郭娟.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探析[D]. 李素平.苏州大学 2008
[4]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和完善探析[D]. 吕春宝.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1844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行政复议概述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功能
1. 行政复议的概念
2. 行政复议的特征
3. 行政复议的性质
4. 行政复议的功能
(二)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历史沿革
1. 近现代回顾
2. 当代演进
二、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 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不科学
1. 行政复议机构不独立
2. 行政复议决定缺乏公正性
(二) 行政复议范围过于狭窄
1.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有限
2.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不明确
(三) 行政复议程序不便于实际操作
1. 偏书面的审查方式
2. 非司法化的复议程序
(四)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不畅
1. 相互冲突的程序衔接
2. 复议终局模式限制当事人的诉权
3. 维持类决定以原机关为被告不合理
三、 国外经验的介绍与启示
(一) 国外行政复议制度介绍
1. 英国
2. 美国
3. 法国
4. 德国
5. 日本
(二) 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
四、 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对策
(一) 建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审理组织
1. 职权范围
2. 法律地位
3. 组成及议事规则
4. 审理方式
(二) 扩大行政复议范围
1. 扩大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
2. 明确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
(三) 健全行政复议程序
1. 完善行政复议的受理
2. 建立以查清案件事实为前提的复议审查方式
3. 完善复议调解制度
(四) 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
1. 行政复议成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2. 维持类决定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3. 取消复议终局模式
4. 相互冲突程序的合理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行政裁判所制度经验: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修改的思考[J]. 张胜利. 河北法学. 2012(05)
[2]日本行政不服申诉制度的变迁——我国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种参照[J]. 闫尔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3]清末新政中行政审判制度的解读[J]. 刘志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5)
[4]论行政复议的功能与构造——历史、现状与改进构想[J]. 卢护锋. 理论导刊. 2011(05)
[5]当代行政诉愿立法趋势研究——一个比较法的考察[J]. 章志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6]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应处理好四组关系[J]. 李洪雷. 法学研究. 2004(02)
[7]论中国行政复议的观念更新和制度重构[J]. 方军.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1)
[8]关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几个问题[J]. 汤惠媛. 理论月刊. 2002(10)
[9]德国行政复议制度探析[J]. 梁志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硕士论文
[1]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 伍良贵.湖南大学 2009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诉愿制度探略[D]. 郭娟.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探析[D]. 李素平.苏州大学 2008
[4]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和完善探析[D]. 吕春宝.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5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