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4 14:22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有些不安全的食品甚至已经威胁全民身体健康。伴随着国家发展壮大的脚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现实情况是:我国食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者利益受损,政府公信力下降。由此,公众和政府的关注焦点更多的集中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上。本文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案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分析,检讨本案中所含的刑法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争议:(一)案件客观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二)行为人主观罪过的确定;(三)相关涉案罪名的判定;(四)关于死刑适用的问题。在对添加了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性质进行合理解释和认定的基础上,着重对张玉军生产、销售蛋白粉的行为,耿金平将蛋白粉添加进原奶并销售的行为,以及原三鹿集团高管田文华等人前后两个阶段的行为的性质进行详细论证,从而对各犯罪嫌疑人行为的定性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得出结论。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三、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三鹿奶粉案的事实与判决
第一节 案件的事实经过
一、 案件的起因
二、 本案的事实经过
三、 法院的审理与判决结果
第二节 本案的争议焦点
一、 客观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二、 主观罪过的确定
三、 涉案罪名的判定
四、 死刑的适用
第二章 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第一节 因果关系认定的难点
第二节 原因行为的具体认定
一、 行为引起损害结果的盖然性
二、 盖然性的证明
第三节 本案的因果关系认定
第三章 主观罪过的具体认定
第一节 主观要件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本案主观罪过认定的争议
第三节 本案主观罪过认定的检讨
一、 耿金平和张玉军的主观罪过认定
二、 原三鹿集团高管的主观罪过问题
第四章 本案涉及罪名的认定
第一节 学说见解的争议
第二节 学说评析与本文观点
第五章 死刑的适用争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鹿毒奶粉”事件:对于单位犯罪的法律思考[J]. 王勇.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6)
[2]公司刑罚体系之哲理解读:以三鹿为例——以是否增设刑事破产等资格刑为视角[J]. 黄自强. 法治论坛. 2010(01)
[3]“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思考——以成本与利润问题分析为例[J]. 于富生,梁帆.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 张永伟,刘志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1)
[5]略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几个问题[J]. 李崧源,黄梅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6]“三鹿奶粉”系列案定性探疑[J]. 卢有学.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
[7]评析“三鹿奶粉系列案”中田文华等人犯罪行为[J]. 方勇.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9(04)
[8]论“三鹿奶粉事件”的因果关系[J]. 侯亦杨. 法制与社会. 2009(17)
[9]对三鹿案件的刑法思考[J]. 杨建军. 中国检察官. 2009(02)
[10]从公共危机事件到产品责任案件[J]. 张新宝. 法学. 2008(11)
硕士论文
[1]三鹿奶粉事件系列刑事案件定性研究[D]. 张力川.西南政法大学 2011
[2]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 蒋月.辽宁大学 2011
[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若干问题研究[D]. 许开绪.西南政法大学 2010
[4]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D]. 李静.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D]. 王宝宁.江南大学 2009
[6]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 蒋冰冰.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07908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三、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三鹿奶粉案的事实与判决
第一节 案件的事实经过
一、 案件的起因
二、 本案的事实经过
三、 法院的审理与判决结果
第二节 本案的争议焦点
一、 客观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二、 主观罪过的确定
三、 涉案罪名的判定
四、 死刑的适用
第二章 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第一节 因果关系认定的难点
第二节 原因行为的具体认定
一、 行为引起损害结果的盖然性
二、 盖然性的证明
第三节 本案的因果关系认定
第三章 主观罪过的具体认定
第一节 主观要件的认定标准
第二节 本案主观罪过认定的争议
第三节 本案主观罪过认定的检讨
一、 耿金平和张玉军的主观罪过认定
二、 原三鹿集团高管的主观罪过问题
第四章 本案涉及罪名的认定
第一节 学说见解的争议
第二节 学说评析与本文观点
第五章 死刑的适用争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鹿毒奶粉”事件:对于单位犯罪的法律思考[J]. 王勇.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6)
[2]公司刑罚体系之哲理解读:以三鹿为例——以是否增设刑事破产等资格刑为视角[J]. 黄自强. 法治论坛. 2010(01)
[3]“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思考——以成本与利润问题分析为例[J]. 于富生,梁帆.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 张永伟,刘志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1)
[5]略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几个问题[J]. 李崧源,黄梅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6]“三鹿奶粉”系列案定性探疑[J]. 卢有学.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
[7]评析“三鹿奶粉系列案”中田文华等人犯罪行为[J]. 方勇.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9(04)
[8]论“三鹿奶粉事件”的因果关系[J]. 侯亦杨. 法制与社会. 2009(17)
[9]对三鹿案件的刑法思考[J]. 杨建军. 中国检察官. 2009(02)
[10]从公共危机事件到产品责任案件[J]. 张新宝. 法学. 2008(11)
硕士论文
[1]三鹿奶粉事件系列刑事案件定性研究[D]. 张力川.西南政法大学 2011
[2]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 蒋月.辽宁大学 2011
[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若干问题研究[D]. 许开绪.西南政法大学 2010
[4]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D]. 李静.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D]. 王宝宁.江南大学 2009
[6]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 蒋冰冰.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07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0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