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立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13 04:23
201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99亿辆,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一方面机动车特别是汽车已从奢侈消费品变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道路交通事故带给人们身体和财产的伤害,愈发引人注目。然而,传统的侵权责任机制在面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时往往力不从心,试图通过扩张侵权赔偿适用范围、调整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提高侵权赔偿标准来加以解决无疑是不足的、不够的和难以有效落实的,就其根本在于侵权责任本身是一种追究个人责任的机制、囿于个别民事主体之间的损失分配,其受制于受害人和加害人两极格局,难免在赔偿来源和责任承受能力上受到限制。在现代社会,损害分散已经逐渐成为弥补侵权责任机制固有缺陷的解决路径,人们开始在侵权责任法域之外探索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的保护方法,通过社会化救济的途径,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受害人权益的目的。本文在介绍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化救济的源起、界定社会化救济的范围、阐述社会化救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当前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权益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描述,并对我国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参考借鉴国外社会化救济模式和经验的...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困境及出路
1.1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状况
1.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必要性
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概述
2.1 社会化救济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2.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立法现状及立法特点
2.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范围界定
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理论分析
3.1 道路交通事故损失分配理念的演变
3.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法哲学基础
4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参考
4.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
4.2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
5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机制的完善
5.1 我国社会化救济模式选择及原因
5.2 社会化救济立法中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5.3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化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J]. 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1)
[2]海峡两岸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从国际趋势和受害人保护看两岸措施统合之必要[J]. 于敏. 中国法学. 2007(05)
[3]人民调解介入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初探[J]. 董瑞云,陈凯宇. 中国司法. 2007(05)
[4]损害赔偿社会化对英美侵权行为法的影响及其思考[J]. 谢菲.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2)
[5]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可否兼容?——台湾的经验与大陆的教训[J]. 刘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07)
[6]论现代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客观化和社会化[J]. 丁凤楚. 社会科学. 2006(07)
[7]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与运行之构想[J]. 侯永康,黄民主. 公安研究. 2005(03)
[8]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挑战[J]. 夏琳. 当代法学. 2003(05)
[9]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 梁慧星. 律师世界. 2002(05)
[10]民事财产法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 苏永钦. 人大法律评论. 2001(01)
博士论文
[1]损失的转移与分散——从加害人承担到损失社会化[D]. 魏华.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机动车人身损害赔偿社会化救济机制的完善[D]. 刘东伟.苏州大学 2010
[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 史妮妮.西北大学 2009
[3]论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D]. 高光.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394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困境及出路
1.1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状况
1.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必要性
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概述
2.1 社会化救济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2.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立法现状及立法特点
2.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范围界定
3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理论分析
3.1 道路交通事故损失分配理念的演变
3.2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法哲学基础
4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参考
4.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
4.2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社会化救济的模式
5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社会化救济机制的完善
5.1 我国社会化救济模式选择及原因
5.2 社会化救济立法中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5.3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化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J]. 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1)
[2]海峡两岸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从国际趋势和受害人保护看两岸措施统合之必要[J]. 于敏. 中国法学. 2007(05)
[3]人民调解介入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初探[J]. 董瑞云,陈凯宇. 中国司法. 2007(05)
[4]损害赔偿社会化对英美侵权行为法的影响及其思考[J]. 谢菲.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2)
[5]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可否兼容?——台湾的经验与大陆的教训[J]. 刘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07)
[6]论现代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客观化和社会化[J]. 丁凤楚. 社会科学. 2006(07)
[7]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与运行之构想[J]. 侯永康,黄民主. 公安研究. 2005(03)
[8]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挑战[J]. 夏琳. 当代法学. 2003(05)
[9]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 梁慧星. 律师世界. 2002(05)
[10]民事财产法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 苏永钦. 人大法律评论. 2001(01)
博士论文
[1]损失的转移与分散——从加害人承担到损失社会化[D]. 魏华.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机动车人身损害赔偿社会化救济机制的完善[D]. 刘东伟.苏州大学 2010
[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 史妮妮.西北大学 2009
[3]论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D]. 高光.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3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