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2:38
近几年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合法地位,《行政诉讼法》修订后明确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至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被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的大体框架搭建完成。从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路径来看,遵循了民事、行政二分的传统,在二元的框架体系下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的改良,实则在实践操作中陷入诸多困境。诉前程序设置不统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狭窄,民事诉讼法中对社会组织的条件也规定较高,公民个人尚未纳入原告资格范围;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占据主导地位,背离了诉权的后置性;诉讼中也面临了诉讼费用过高,不少社会组织不得不停下保护环境的脚步;赔偿性责任缺失,救济方式亟需调整。近年来提出的环境司法专门化理念是司法改革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力推进环境司法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笔者将从上述司法实践出发,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进行探索。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理论背景
第一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概念
第二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理论背景
一、环境权理论
二、诉讼信托
三、私人检察官理论
第三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点
一、公益性目的
二、宽泛性主体
三、预防性理念
第四节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历程
一、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二、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第二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程序启动机制问题
第二节 诉讼主体问题
一、公民未取得起诉主体资格
二、社会组织的条件严苛
三、检察机关的参与形式混同
四、行政机关的起诉主体资格不明
第三节 资源配置问题
一、检察院主导的诉讼态势
二、诉讼费用过高
第四节 损害赔偿责任问题
一、赔偿金的归属不清晰
二、赔偿损失的范围不明确
三、缺少赔偿性惩罚制度
第三章 域外环境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原告资格
二、前置程序
三、诉讼费用
四、救济手段
第二节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起诉主体
二、诉讼费用
三、特别救济方式
第三节 德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原告资格特定
二、环境团体起诉条件
三、行政前置
四、诉讼费用
第四节 域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原告资格的多元性
二、设置诉前程序
三、诉讼费用的灵活性
四、救济方式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探索
第一节 诉讼前置程序的设置
第二节 扩张诉讼主体范围
一、公民纳入原告认定范围
二、放宽环保组织的条件
三、细化检察机关参与形式
四、确认环保行政机关原告主体资格
第三节 完善诉讼激励制度
一、胜诉奖励
二、细化诉讼费用规则
第四节 健全损害赔偿责任
一、建立公益专项资金机制
二、立法明确赔偿损失的范围
三、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5231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理论背景
第一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概念
第二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理论背景
一、环境权理论
二、诉讼信托
三、私人检察官理论
第三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点
一、公益性目的
二、宽泛性主体
三、预防性理念
第四节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历程
一、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二、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第二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程序启动机制问题
第二节 诉讼主体问题
一、公民未取得起诉主体资格
二、社会组织的条件严苛
三、检察机关的参与形式混同
四、行政机关的起诉主体资格不明
第三节 资源配置问题
一、检察院主导的诉讼态势
二、诉讼费用过高
第四节 损害赔偿责任问题
一、赔偿金的归属不清晰
二、赔偿损失的范围不明确
三、缺少赔偿性惩罚制度
第三章 域外环境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原告资格
二、前置程序
三、诉讼费用
四、救济手段
第二节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起诉主体
二、诉讼费用
三、特别救济方式
第三节 德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
一、原告资格特定
二、环境团体起诉条件
三、行政前置
四、诉讼费用
第四节 域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原告资格的多元性
二、设置诉前程序
三、诉讼费用的灵活性
四、救济方式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探索
第一节 诉讼前置程序的设置
第二节 扩张诉讼主体范围
一、公民纳入原告认定范围
二、放宽环保组织的条件
三、细化检察机关参与形式
四、确认环保行政机关原告主体资格
第三节 完善诉讼激励制度
一、胜诉奖励
二、细化诉讼费用规则
第四节 健全损害赔偿责任
一、建立公益专项资金机制
二、立法明确赔偿损失的范围
三、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52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5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