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的法律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7:56
  非药品冒充药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违法行为。其特征为利用保徤食品、普通食品及化妆品等,通过冒用药品名称或包装、宣传药用疗效或功能主治以及随意添加药用成分等方式来冒充药品。对群众的生命健康、医药市场的有序发展等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相关概念、主要特点、违法现状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出法律规定交叉重合、有关概念定义缺位或不合理及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等存在的问题,分析执法实践中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难点,并尝试提出修订有关条款、加强部门协作、落实督查问责等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相关法律概念分析
    第一节 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涉及产品的概念
        一、 药品的概念分析
        二、 保健食品的概念与冒充药品的表现形式
        三、 化妆品的概念与冒充药品的表现
        四、 消毒产品的概念与冒充药品的表现形式
        五、 普通食品的概念与冒充药品的表现形式
        六、 保健用品的概念与冒充药品的表现形式
        七、 其他产品冒充药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的法律分析
        一、 对现行法律法规中“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定义的探讨
        二、 目前的立法现状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的认定带来的问题
    第三节 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 包装、表述或名称相似,难辨真假
        二、 批准文号混乱,品种繁多
        三、 购销渠道不规范,难以溯源
        四、 违法成本低,取缔难度大
        五、 违法手段狡猾,难以取证
        六、 侵害对象多为中老年人,社会影响恶劣
第二章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现状与危害
    第一节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现状
        一、 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现象整体形势严峻
        二、 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专项整治力度
    第二节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危害
        一、 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
        二、 对医药市场秩序的危害
        三、 对政府部门形象的危害
第三章 实际监管中需注意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第一节 实际监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对《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的理解
        二、 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中违法宣传、虚假广告的管辖确定
    第二节 实际执法中面临的困难
        一、 药品、保健食品的法律概念定义存在瑕疵
        二、 《药品管理法》中对按假药处理存在不合理限制
        三、 法律之间存在竞合造成部门职责不清
        四、 针对部分产品的法律法规存在缺失与滞后
        五、 执法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协调机制
        六、 个别地区与部门行政审批不规范
        七、 历史遗留问题
        八、 传统饮食、养生习惯的影响
第四章 监管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厘清存在交叉、定义不清的法律概念
    第二节 对《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进行修订
    第三节 加强对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的监管
    第四节 实现部门间的有效合作与联动
    第五节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实行督查问责
    第六节 加大针对居民群众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执法边界[J]. 王涤非.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2(11)
[2]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何汉洲,毕开顺.  中国药业. 2012(02)
[3]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经营现象的特点及建议[J]. 路公静.  齐鲁药事. 2011(11)
[4]论治理我国虚假药品广告的对策[J]. 周士逵,何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01)
[5]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 陈永法,姚瑜嫔.  中国药事. 2010(12)
[6]对我国药品广告监督管理工作现状的思考[J]. 郭斌.  中国执业药师. 2010(09)
[7]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执法困境与思考[J]. 赵强,谭军徽.  首都医药. 2010(10)
[8]从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现象来审视“药品”的定义[J]. 农万良,许国政.  中国药事. 2009(02)
[9]初议药品的定义[J]. 陈永法.  中国药事. 2002(07)

硕士论文
[1]生产、销售假药罪若干问题研究[D]. 石超钧.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2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62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