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8:35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转型的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个转移过程持续性长且带来诸多急于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进城务工人员由父母迁移更多地转变为家庭迁移,伴随着随迁子女数量增长,其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得到全部实现,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有《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来规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等教育问题。为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成都市在2004年后也相继提出了一些措施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然而对于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其子女的受教育权益时常无法得到保障,在城市就学中难以真正享受到政府奉行的公平教育。为更好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实现的公平性和教育质量,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典型案例,立足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通过研究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在对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进行案例分析后,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及进城务工...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进城务工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4.2 政府责任
1.4.3 社会保障体系
1.5 理论依据
1.5.1 公共产品理论
1.5.2 社会保障理论
1.5.3 公平理论
第二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案例描述
2.1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
2.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
2.3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取得的成效
2.3.1 帮助城务工人员增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意识
2.3.2 为平衡教育资源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
2.3.3 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
2.3.4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地位
第三章 龙泉驿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分析
3.1 龙泉驿区均衡教育的管理背景
3.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 龙泉驿区完善教育均衡布局的措施
3.3.1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3.3.2 完善学校师资管理现状,合理安排教育布局
第四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现行教育政策分析
4.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现行政策与不足
4.1.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现行政策
4.1.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现行政策的不足
4.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的运行保障机制
4.3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的政策支持
4.3.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力
4.3.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4.3.3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
4.3.4 积极引导和扶植相关民办学校的发展
第五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社会外在因素分析
5.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社会公共服务的作用
5.1.1 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的漏洞
5.1.2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5.2 龙泉驿区现行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5.3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社会公共服务方式
5.3.1 执行社会舆论监督,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
5.3.2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搭建社会公共资助平台
5.3.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改善其社会地位
5.3.4 通过社会力量协助,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
第六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经验与启示
6.1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经验
6.1.1 家庭教育与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6.1.2 教育资源供需不均有所缓解
6.1.3 需加强对现行政策的执行力
6.1.4 权益救济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6.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启示
6.2.1 增加家庭各种帮扶渠道,维护好自身受教育权利
6.2.2 将均衡教育落实到实处,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6.2.3 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益
6.2.4 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营造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刍议[J]. 陈禹名,李玉雄. 传承. 2014(05)
[2]美国教育券的形式、内容、特点、经验及其启示[J]. 夏焰,沈有禄. 教育与职业. 2011(12)
[3]公共产品概念和本质研究综述[J]. 李阳. 生产力研究. 2010(04)
[4]“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J]. 卢莎.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8)
[5]构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思考[J]. 杨云娟. 乡镇经济. 2008(10)
[6]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J]. 兰明博. 华商. 2008(12)
[7]家庭化流动凸显的教育问题——兼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背景及策略[J]. 曾燕波.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5)
[8]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 教育研究. 2008(04)
[9]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与政策、执行的缺失[J]. 徐珊珊,尚秋谨.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08(02)
[10]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J]. 朱斌文. 财政与发展. 2008(03)
硕士论文
[1]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李业春.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8644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进城务工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4.2 政府责任
1.4.3 社会保障体系
1.5 理论依据
1.5.1 公共产品理论
1.5.2 社会保障理论
1.5.3 公平理论
第二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案例描述
2.1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
2.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
2.3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取得的成效
2.3.1 帮助城务工人员增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意识
2.3.2 为平衡教育资源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
2.3.3 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
2.3.4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地位
第三章 龙泉驿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分析
3.1 龙泉驿区均衡教育的管理背景
3.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 龙泉驿区完善教育均衡布局的措施
3.3.1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3.3.2 完善学校师资管理现状,合理安排教育布局
第四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现行教育政策分析
4.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现行政策与不足
4.1.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现行政策
4.1.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现行政策的不足
4.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的运行保障机制
4.3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的政策支持
4.3.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力
4.3.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4.3.3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
4.3.4 积极引导和扶植相关民办学校的发展
第五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社会外在因素分析
5.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社会公共服务的作用
5.1.1 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的漏洞
5.1.2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5.2 龙泉驿区现行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5.3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社会公共服务方式
5.3.1 执行社会舆论监督,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
5.3.2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搭建社会公共资助平台
5.3.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改善其社会地位
5.3.4 通过社会力量协助,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
第六章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的经验与启示
6.1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经验
6.1.1 家庭教育与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6.1.2 教育资源供需不均有所缓解
6.1.3 需加强对现行政策的执行力
6.1.4 权益救济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6.2 龙泉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受教育权益的启示
6.2.1 增加家庭各种帮扶渠道,维护好自身受教育权利
6.2.2 将均衡教育落实到实处,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6.2.3 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益
6.2.4 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营造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刍议[J]. 陈禹名,李玉雄. 传承. 2014(05)
[2]美国教育券的形式、内容、特点、经验及其启示[J]. 夏焰,沈有禄. 教育与职业. 2011(12)
[3]公共产品概念和本质研究综述[J]. 李阳. 生产力研究. 2010(04)
[4]“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J]. 卢莎.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8)
[5]构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思考[J]. 杨云娟. 乡镇经济. 2008(10)
[6]论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与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J]. 兰明博. 华商. 2008(12)
[7]家庭化流动凸显的教育问题——兼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背景及策略[J]. 曾燕波.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5)
[8]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 教育研究. 2008(04)
[9]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与政策、执行的缺失[J]. 徐珊珊,尚秋谨.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08(02)
[10]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J]. 朱斌文. 财政与发展. 2008(03)
硕士论文
[1]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李业春.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8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6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