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社会救助实现的法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08 21:49
  本文从社会救助法的产生和基础特征写起。对社会救助法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社会救助法最为深邃而颇具美感的理论来源可列为三者:社会契约、自由人权、实质正义,至于最后一点维护稳定,不过是一个补充。根据我国日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中的五个原则,再加上全覆盖原则与相结合原则,这七个原则构成文中的社会救助法的基本原则,其中的全覆盖原则与特征中对象的有限性互为承接,在此一并列出,即,在面上,要覆盖全体公民,在实施标准上,则要分群体进行必要限制。社会救助法上的救助对象中有必要一提的是街边流浪群体中需要特殊帮助的部分,也就是流浪的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改善这类人群的生存状况做一定的努力。社会救助法的主体历来都是社会救助法中的核心部分,而本文探讨的主体部分中的民间主体,又是独具潜力的社会救助力量。社会救助法要实践,必然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故此,本文又对社会救助的完善措施和体系建设进行了一定篇幅的阐述。在社会救助法完善的道路中,特别要提及的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救助的城乡一体化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的理念,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社会救助法的产生及其特征
    (一)社会救助法的产生
    (二)社会救助法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救助法的理论来源与基本原则
    (一)社会救助法的理论来源
    (二)社会救助法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救助法上的救助对象
    (一)社会救助法上的救助对象之流浪群体概述
    (二)社会救助法上救助对象的判定
    (三)社会救助法上救助对象之补充群体现状
四、社会救助法公权力主体推进社会救助实现的机制与措施
    (一)社会救助法公权力主体概述
    (二)社会救助法公权力主体推进社会救助实现之机制建设
    (三)社会救助法公权力主体整合民间资源之机制与建议
    (四)社会救助法公权力主体推进社会救助实现之措施
五、社会救助法的完善建议与途径探索
    (一)社会救助法的完善建议
    (二)社会救助法完善途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战略分析[J]. 唐丽娜.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5)
[2]构筑我国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初探[J]. 刘晓冉.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3]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原则与途径探析[J]. 赖志杰,傅联英.  社会保障研究. 2009(06)
[4]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J]. 冯彦君.  当代法学. 2009(01)
[5]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综述[J]. 董文军.  当代法学. 2007(06)
[6]《社会救助法》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J]. 朱勋克,余友根.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7]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J]. 冯彦君.  当代法学. 2005(04)
[8]论劳动法是保障人权之法[J]. 冯彦君.  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 1995(01)



本文编号:3529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29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