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民法与自然资源法交叉视野下的林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22:08

  本文关键词:民法与自然资源法交叉视野下的林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加之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的需求发生了相应变化,人们迫切的想要改善社会状态及环境,因此林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也正因为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变化,使资源的供需关系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带动资源供给模式的变革。虽然我们的林权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林权改革也须随之不断深化,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国林业正处于一个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变革和转折时期。虽然林权在政策上是一个较成熟的概念,然而法律上至今没有对林权进行明确的定义,关于林权内容的有关规定只能散见于《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利于林权人权益的实现及林权价值的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应统一法律关于林权的规定,为林权人提供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据研究,林权是一个以林地、林木和森林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为中心的权利束,具有主体广泛性、客体复杂性、内容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林权具有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传统民法视野下的林权注重的是其经济价值,通过承包、租赁等流转方式将森林资源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然而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林权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追求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林权的概述、传统观念下的林权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林权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通过林权的概述了解林权的概念、性质及发展历程等问题,接着通过研究传统观念下的林权找出问题所在,传统观念下的林权既包括以所有为中心的权利、以用益为中心的权利,也包括以流转为中心的权利。通过了解,使我们了解到传统理念下的林权追求的是经济价值的实现,然而其权利的行使关系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因此须在林权人的权利之上设置一定的负担,使我们在追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兼顾到其生态价值的实现。然而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林权的生态价值并不能单纯的依靠道德或法制的约束来实现,“有利可图”才是激发更多人乐意为之的动力。因此,探讨如何将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增加林农与经营者的收入,同时引入实诚机制,更新对资源使用的理念,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以实现林权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和谐统一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林权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林权流转 生态补偿等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第一章 林权概念的厘清10-17
  • 一、政策演变与林权概念的提出10-12
  • 二、改革开放后立法中的林权概念12-14
  • 三、林权的学理概念及性质14-15
  • 四、民法与自然资源法交叉视野下的林权15-17
  • 第二章 传统观念中的林权研究17-28
  • 一、传统观念中的林权类型17-23
  • (一)以所有为中心的林权类型17-18
  • (二)以用益为中心的权利类型18-20
  • (三)以林权流转为中心的权利20-23
  • 二、林权人权利之上的负担23-26
  • (一)林木采伐制度23-25
  • (二)林权人的其他义务25-26
  • 三、我国的林业发展方向26-28
  • 第三章 生态文明理念下林权的发展28-35
  • 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8-29
  • (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述28-29
  • (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议29
  • 二、生态补偿制度29-32
  • (一)林权的生态补偿概述29-30
  • (二)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与不足30-31
  • (三)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权的构想31-32
  • 三、构建形式多样的生态型权利32-35
  • (一)发展机会丧失补偿请求权32-33
  • (二)环境地役权33
  • (三)其他生态价值的权利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士鹏;;论林权流转制度的法律解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12期

2 骆梅英;;林权流转中的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刘静;潘武林;赵猛;戴芳;;林权流转分析及激励路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4 颜士鹏;夏冰;包玉华;;论林权流转的法律规制——以地方性林权流转立法为视角[J];学术交流;2013年09期

5 邓雯雯;;试论林权流转的法律阻碍及其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白克军;桂林华;王浩;李洪;代道兴;;四川省汉源县林权流转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7 周伯煌;许羚懿;;农村集体林权流转法律问题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琰;展洪德;;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4期

9 林政;;林权流转必须切实尊重村集体的自主权[J];福州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办法的通知[J];山西政报;201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闵俊贤;;林权流转暨权益人保护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魏海林;陈明皋;谭著明;张翼;吴文文;黄勇;;建立湖南林权流转电子交易平台的构想[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3 魏海林;陈明皋;谭著明;张翼;黄勇;;建立湖南林权流转电子交易平台的构想[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4 朱小静;;论林权流转的监管——基于福建省南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宋绪忠;;金融支撑林权流转[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林权流转行政许可问题探讨——以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对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杨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林权流转行政许可问题探讨——以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对象[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陈辉;;浅析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之完善[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余凌帆;;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制度政策探析[A];四川省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辉;防止农民失山失地 林权流转有待规范[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通讯员 姚伟强 记者 张凤环;全省首个林权流转服务机构在赤城成立[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3 胡晓发 汪靖;黄山区林权流转助力林业快速发展[N];黄山日报;2014年

4 袁泉;“林权流转”营林模式与规范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5 付志平;南丰林权流转促林农增收[N];抚州日报;2008年

6 徐老六;加快林权流转 实现林兴民富[N];黄山日报;2009年

7 朱旭东;以思路创新抓林权流转 以林权流转促组织创新[N];黄山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许金波;规范林权流转 实现兴林富民[N];乐山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史力;林权流转盼配套改革[N];安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辉;规范林权流转 促进兴林富民[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祖军;福建集体林权流转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平;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涛;我国林权流转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浓浓;集体林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苏婷;四川集体林权流转现状及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周思颖;大邑县农户林权流转决策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高峰;黑龙江省农户林权流转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丽影;林权流转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8 彭正均;宝兴县林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9 黄晖;民法与自然资源法交叉视野下的林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10 宋娟;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法与自然资源法交叉视野下的林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