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公开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发布时间:2021-12-29 20:00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电子政务是发展现代政府的必然要求。电子政府可以有效利用政府资源,进一步促进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依法行政、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依据信息。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电子政务的公开必然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而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还没有正式确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必然会侵害到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本文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平衡电子政务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本文在研究电子政务公开和个人信息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电子政务公开中知情权和个人信息权利的冲突,分析电子政务公开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侵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指出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参考文献综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介绍了电子政务和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电子政务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协调。第三部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对策,从立法层面、观念、执法、司法环节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政务...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电子政务公开的相关理论
1.4.1 电子政务公开的涵义
1.4.2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
1.4.3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联系与区别
1.5 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
1.5.1 个人信息
1.5.2 个人信息权及内容
1.5.3 个人信息权的基本人权属性
2 电子政务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协调
2.1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2.1.1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知情权:公众利益视角
2.1.2 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个人利益保障之需要
2.1.3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个人信息权矛盾的实质
2.2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协调
2.2.1 个人参与原则
2.2.2 目的特定原则
2.2.3 质量安全原则
2.2.4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2.2.5 公开原则
2.2.6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探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原因
3.1 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
3.1.1 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缺位
3.1.2 网络媒体和政府部门侵犯个人信息现象严重
3.2 探析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的原因
3.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3.2.2 国家公权力的扩张
3.2.3 信息网络的渗透
4 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对策
4.1 确定个人信息的宪法保护依据
4.2 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法律
4.3 设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执法监管
4.4 建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救济制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法视野下的电子政务——以广东省电子政务法制化建设为例[J]. 余翔,张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2]现代立法中利益衡量基本理论初论[J]. 张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06)
[3]论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以“价值支配科技”的基本观念为核心[J]. 高家伟. 行政法学研究. 2004(01)
[4]利益衡量论[J]. 李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论电子政务法[J]. 高家伟. 中国法学. 2003(04)
[6]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建设[J]. 彭向刚.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2(06)
[7]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J]. 刘武俊.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8]宪政程序正义论略[J]. 刘嗣元.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9]现代行政行为的理念[J]. 叶必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6)
[10]论政府采购的性质[J]. 肖泽晟.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02)
本文编号:3556782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电子政务公开的相关理论
1.4.1 电子政务公开的涵义
1.4.2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
1.4.3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联系与区别
1.5 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
1.5.1 个人信息
1.5.2 个人信息权及内容
1.5.3 个人信息权的基本人权属性
2 电子政务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协调
2.1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2.1.1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知情权:公众利益视角
2.1.2 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个人利益保障之需要
2.1.3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个人信息权矛盾的实质
2.2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协调
2.2.1 个人参与原则
2.2.2 目的特定原则
2.2.3 质量安全原则
2.2.4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2.2.5 公开原则
2.2.6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探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原因
3.1 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
3.1.1 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缺位
3.1.2 网络媒体和政府部门侵犯个人信息现象严重
3.2 探析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的原因
3.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3.2.2 国家公权力的扩张
3.2.3 信息网络的渗透
4 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对策
4.1 确定个人信息的宪法保护依据
4.2 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法律
4.3 设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执法监管
4.4 建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救济制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法视野下的电子政务——以广东省电子政务法制化建设为例[J]. 余翔,张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2]现代立法中利益衡量基本理论初论[J]. 张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06)
[3]论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以“价值支配科技”的基本观念为核心[J]. 高家伟. 行政法学研究. 2004(01)
[4]利益衡量论[J]. 李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论电子政务法[J]. 高家伟. 中国法学. 2003(04)
[6]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建设[J]. 彭向刚.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2(06)
[7]立法程序的法理分析[J]. 刘武俊.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8]宪政程序正义论略[J]. 刘嗣元.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9]现代行政行为的理念[J]. 叶必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6)
[10]论政府采购的性质[J]. 肖泽晟.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02)
本文编号:3556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56782.html